《种地“潮”起来!从“土里土气”变身“高大上”的“香饽饽”》
传统印象中的种地
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里,种地是一项极为“土里土气”的工作。农民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辛苦劳作,使用的工具往往是简陋的锄头、镰刀等,种植技术也大多是代代相传的经验之谈。农业生产面临着靠天吃饭的风险,收成不稳定,而且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农民收入有限。
种地“潮”起来的表现
科技助力
精准农业:现代种地广泛应用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例如,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农业机械可以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和灌溉。大型农场的播种机能够按照预设的路线和间距,将种子精确地播撒到每一寸土地上,避免种子的浪费。
智能化设备: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的数据自动调整灌溉量。在一些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还有自动化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控制系统。例如,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远程控制大棚的遮阳网、通风设备等,使作物始终处于最佳的生长环境。
生物技术创新: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编辑技术被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一些抗虫、抗除草剂的转基因作物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例如,抗虫棉的种植减少了棉铃虫对棉花的危害,提高了棉花的产量,同时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新经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农民们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合作社可以统一采购农资,降低成本;统一销售农产品,提高议价能力。例如,某地的水果合作社,将分散的果农组织起来,对水果进行统一的品牌包装和市场推广,使水果的售价提高了不少。
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它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家庭农场主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特色,采用生态种植、养殖的方法。比如一些家庭农场专门种植有机蔬菜,通过会员制直接供应给城市居民,既保证了农产品的销路,又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农旅融合: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新的业态。在一些乡村,农民将果园、茶园开放给游客,游客可以体验采摘水果、炒制茶叶等农事活动。还有一些地方打造了田园综合体,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例如,某地的田园综合体里有大片的花海、特色民宿、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坊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互联网+农业
农产品电商:互联网为农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农民或农业企业可以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消费者。许多山区的特色农产品,如野生菌、山核桃等,通过电商平台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农产品网红,他们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就能销售大量农产品。
农业大数据:利用互联网收集和分析农业数据,包括农产品价格走势、市场需求、气象数据等。农业企业和农民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调整种植和养殖计划。例如,根据大数据分析得知某种蔬菜在某段时间市场需求旺盛且价格较高,农民就可以增加该蔬菜的种植面积。
种地变身“香饽饽”的意义
对农民的意义
增加收入:随着种地方式的变革,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科技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新经营模式和互联网销售渠道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例如,从事观光农业的农民除了农产品的销售收入外,还能获得旅游服务的收入。
提升社会地位:种地不再被视为低端的体力劳动,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有知识、有技术、懂经营的群体。他们在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创新和引领作用,受到社会的尊重。
对农村发展的意义
促进产业振兴:农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了农村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旅融合不仅发展了农业,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业的繁荣。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的资金、人才流入农村,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改善农村环境:新型农业更加注重生态环保。例如,生态养殖减少了养殖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观光农业促使农村更加注重环境卫生和景观打造,有利于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科技助力种地提高了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即使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也能生产出足够的农产品满足人民的需求。
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种地的变革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体现。它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使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种地从“土里土气”到“高大上”的转变,不仅改变了农业的面貌,也为农民、农村和国家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