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生态保护方面
水土流失治理
加大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力度。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土保持工程,如坡面治理工程(包括修建梯田、鱼鳞坑等),在黄河流域陕西段的黄土高原地区增加了植被覆盖度。例如延安市经过多年的努力,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减少了土壤侵蚀量。
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像无定河流域的一些小流域治理项目,通过在河道修筑谷坊、淤地坝等工程措施拦截泥沙,同时在两岸山坡植树种草,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领域,陕西黄河流域的一些灌区采用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例如关中地区的一些大型灌区,通过对灌溉设施的改造和节水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灌溉用水的精准控制。
开展水源地保护工作。对黄河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如渭河、延河等河流的水源地,划定了保护范围,加强了水质监测和污染治理。通过取缔水源地周边的污染企业、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安全。
湿地保护与修复
保护和恢复黄河湿地生态系统。陕西黄河湿地是许多珍稀鸟类和动植物的栖息地,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措施,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例如洽川湿地,通过实施湿地生态修复项目,改善了湿地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栖息繁衍。
开展湿地生态监测。建立了湿地生态监测体系,实时掌握湿地的生态状况,包括湿地面积变化、水质变化、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高质量发展方面
产业转型与升级
在工业领域,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转型。例如陕北地区的能源产业,加快从传统的煤炭、石油粗放开采向清洁化、高端化转型。延长石油等企业加大了对石油炼化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关中地区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西安的高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创新引领作用。
农业现代化
发展特色农业。陕西黄河流域依据自身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例如,渭北地区的苹果产业,通过推广矮砧密植等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打造了知名的苹果品牌,增加了农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像陕北的红枣加工企业,将红枣加工成枣泥、枣酒等多种产品,提高了红枣的附加值。
文旅融合发展
挖掘黄河文化资源。陕西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壶口瀑布的黄河文化、韩城的古城文化等。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打造了一批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旅游景区和线路。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举办各种黄河文化旅游节事活动,开发黄河文化主题的旅游商品,推动文化与旅游在产业、市场、服务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例如沿黄公路的开通,串联起了黄河流域的众多旅游景点,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发展和经济繁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