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3-27 22:4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已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以下是关键进展和亮点:

  示范县创建概况
   范围覆盖:首批示范县涵盖东、中、西部地区,重点针对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类型,探索差异化的节约集约模式。
   目标导向:以“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为核心,推动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

  主要成果亮点
   土地资源高效利用:
     盘活存量用地:多地通过废弃工矿用地复垦、闲置土地清理等方式,新增耕地或建设用地指标。例如,某示范县通过旧城改造腾退土地超5000亩。
     立体开发模式: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地下空间开发等创新举措,如成都郫都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土地利用效率提升30%以上。
   矿产资源绿色开发:
     绿色矿山建设:示范县矿山开采回采率、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部分矿区实现尾矿资源化利用。如江西大余县通过钨矿尾砂制备建材,减少废弃物堆积。
     矿地融合:探索采矿与生态修复同步,内蒙古准格尔旗将复垦土地用于光伏项目,实现“一地多用”。
   海洋资源科学开发:
     沿海示范县推行“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促进海上风电与渔业养殖协同发展,如福建连江县实现用海效率提升20%。

  创新机制与政策突破
   数字化管理:应用遥感监测、大数据平台动态监管资源利用,如浙江德清县依托“数字国土”实现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市场化激励:建立存量土地与新增用地挂钩机制,对节地成效显著的地区给予计划指标奖励。
   生态补偿机制:部分县市将资源节约与碳汇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挂钩,拓宽可持续路径。

  经济社会效益
   经济增益:示范县单位GDP地耗平均下降15%,部分县市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增长超25%。
   生态改善: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协同推进,矿区复绿、湿地保护等项目同步实施,生态修复面积累计超10万亩。

  下一步工作重点
   经验推广:总结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模式,向全国县域推广。
   动态评估:完善示范县考核体系,强化退出机制,确保长效性。
   技术创新:加强绿色勘查、循环利用等技术研发,如支持矿山“无废开采”技术应用。

结语
首批示范县的实践验证了“节约集约”对破解资源约束的关键作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范式。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协同(如与“双碳”目标衔接),推动资源管理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优化”。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2 20:34 , Processed in 0.0413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