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南平:在“双碳”赛道上加速奔跑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4-5 1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平市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实践,正通过多维度举措加速推进,以下为关键点分析:

  生态资源禀赋与碳汇优势
   森林碳汇:南平森林覆盖率超78%,全省第一,年固碳量约2900万吨,占福建1/3。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探索碳汇交易机制,2022年完成全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10万元/千吨)。
   绿色金融创新:推出“碳汇贷”“碳汇+司法”等模式,如政和县以未来碳汇收益为质押获贷2000万元。

  产业低碳转型路径
   传统产业升级:重点针对南平铝业、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实施电解铝氟化物减排技术(减排30%)、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等项目。
   清洁能源布局:2023年光伏装机容量突破500MW,延平区渔光互补项目年发电2亿度;武夷山抽水蓄能电站(装机2GW)纳入国家规划,年减碳可达96万吨。

  循环经济与零碳试点
   圣农集团样板:全国最大白羽肉鸡企业实现“养殖—加工—废弃物发电”闭环,鸡粪发电年减排CO₂36万吨,相当于4万公顷森林碳汇量。
   武夷山零碳景区:电动观光车全覆盖(200+辆),配套光伏充电桩,2025年目标实现景区运营碳中和。

  科技支撑与区域协作
   武夷学院研发:建立碳中和研究院,开展竹基活性炭CO₂捕集技术中试(吸附效率达92%)。
   闽江流域协同:与三明共建“碳汇走廊”,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2023年跨市交易碳汇5万吨。

  挑战与突破方向
   数据短板:亟需建立市级碳排放监测平台(现依赖省级数据),计划2024年投用武夷山碳监测卫星地面站。
   产业平衡:二产占比34%但碳排放占70%,需加速竹木制品、生物医药等低碳产业集群培育(目标2025年绿色产业占比超40%)。

南平模式表明,生态优势地区可通过“碳汇变现+精准降碳”双轮驱动实现绿色发展,其经验对南方集体林区具有参考价值,但需注意避免“低附加值碳汇依赖”,需持续提升绿色产业附加值。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2 08:57 , Processed in 0.07029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