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山歌、方言齐上阵,宜州监狱为民族团结 “法” 力全开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4-6 14: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宜州监狱将山歌、方言等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法治宣传,这一创新举措是民族团结与普法教育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具有以下亮点和意义:

文化赋能普法,提升宣传实效  
山歌普法:借助广西山歌通俗易懂、传唱度高的特点,将法律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词,打破传统普法形式的单向灌输,增强群众参与感和记忆点。  
方言释法:使用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讲解法律条款,消除语言障碍,尤其惠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和农村地区的群众,体现“法治下乡”的精准性。

创新民族团结工作形式  
通过共同创作山歌、举办双语普法活动等形式,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在法治框架下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尊重和展示民族文化(如壮语、苗语等),让法治宣传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而非单纯的政策宣讲。

基层治理的“柔性智慧”  
结合民族习惯法中的调解传统(如“寨老”调解),将法律条文与乡规民约相衔接,更易被群众接受,减少基层矛盾。  
案例:可能通过山歌对唱形式演绎邻里纠纷调解过程,潜移默化传递“依法解纷”理念。

可推广性启示  
为多民族地区普法提供模板:类似形式可拓展至云南民歌、蒙古族好来宝等,实现“一地创新、多地复用”。  
需注意避免文化符号的简单挪用,应深入调研群众需求,确保内容与本地法律实践紧密结合。

下一步建议  
技术融合: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山歌普法作品,扩大影响力。  
长效机制:培养“法律明白人+民族文化带头人”双骨干,巩固普法成果。  

这一实践表明,法治建设与民族文化创新结合,既能提升普法效率,也能让民族团结更具时代活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务实之举。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5 00:54 , Processed in 0.0416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