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起底私域直播“割老”骗局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4 02: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私域直播“割老”骗局是不法分子利用私域直播的隐蔽性和定向触达特点,针对老年人实施的诈骗行为。以下是对其常见手段、诈骗链背后的“围猎体系”以及维权困难原因的分析: 常见手段精准锁定目标:以“免费身体检查”“养生讲座”为幌子,通过线上课程、线下门店、社群活动等场景,精准锁定老年人群体,尤其关注独居老人。利用“拉人头奖励鸡蛋”“连续听课领红包”等福利诱导,吸引老人参与。建立信任关系:“主播”称呼观众为“叔叔阿姨”“老爹老妈”,开展高频互动,通过情感输出、互动答疑、打卡答题等,培养用户依赖,降低老人警惕性。部分老人还会受到“一对一”专人“照看”,对方通过亲切问候、关心身体等方式,进一步拉近与老人的心理距离。夸大产品功效:在“养生科普”主题的直播间内,不法商家夸大产品功效,虚构“抗癌”“延寿”等疗效,以高出同类商品数倍的价格销售保健品、生活用品等。制造虚假热度:通过机器人账号刷弹幕、伪造点赞和评论,后台操作下单量,营造直播间“火爆”假象,诱导老人盲目跟风消费。诱导拉人进群:以获取返利、分享抽奖等机制,鼓励老人拉人观看直播,形成病毒式传播,使更多老人陷入骗局,甚至让老人成为诈骗链条的“推销员”。 “围猎体系”构建从“公域”到“私域”:借助第三方工具、自建小程序和加密链接,将老人从短视频平台等“公域”拉进“私域”,绕过主流平台的关键词监测和资质审核,外部监管难以实时监测,且直播内容不易留存,证据固定困难。部分技术服务商对入驻企业资质审核流于形式,为诈骗提供了便利。利用社交属性:依赖用户主动分享,构建类似传销的链条,利用老人之间的熟人关系进行裂变传播。同时,利用社交属性强化欺诈效果,让老人在熟悉的社交环境中更容易放松警惕,相信主播和产品。 维权困难原因监管管辖权问题:很多在线直播公司主体在外地,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不具备跨区域管辖权,只能检查域内实体店铺或经营主体,而“私域”直播往往没有实体店铺信息,导致投诉时无法登记。取证难度大:“私域”直播“一次换一个链接”的模式,加大了消费者的取证难度。且私域链接只有分享给他人时才有效,监管部门很难监控。平台责任不明确:平台方常以“技术服务商”自居,规避销售责任,导致消费者维权时常陷入“平台甩锅、商家消失”的困境。老人维权意识不足:大多数老人对“私域”直播等新型消费形式熟悉度不高,遇到商品问题找不到维权渠道,或因网络维权规则复杂而望而却步,致使“上当的人多,投诉的人少”。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9 09:21 , Processed in 0.07703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