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解锁了多种插秧“新姿势”,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让插秧作业更高效、精准、智能,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具体如下:机械化插秧技术普及:乘坐式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可高效完成插秧工作,如乐清市的乘坐式高速水稻钵苗移栽机,农户只需将育好的秧苗盘放置在设备上,一天就能完成50亩的水稻插秧工作。相较于传统人工插秧,每人每天仅能完成半亩地劳作,机械化插秧大大提升了效率。此外,钵苗机插技术还能节约用种量,且秧苗根系健壮,栽插后返青快、易高产。无人驾驶插秧系统应用:搭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可自动规划插秧路径、自动避障、掉头和转弯,如翁垟街道西门村的无人驾驶插秧机,能保障作业全程安全,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和智能化作业,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提高水稻亩产经济价值。无人机参与相关作业:无人机在插秧相关环节发挥作用,如北大荒集团建三江七星农场使用荷载65公斤的秧苗转运专用无人机,仅需2分钟即可将秧苗投送至200米以外的指定点位,每台无人机日均运输量达2000盘,较传统人工挑运效率提升5倍以上。此外,无人机还可用于插秧后田块的土壤墒情监测等工作。新型插秧机研发使用: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的宽窄行插秧机,可将传统的行间等距机插秧方式调整为“宽行-窄行”间距,能提高植株间通风性、透光度,增加叶面积指数,加速干物质积累,达到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宽窄行的设计还为再生稻后续收割作业预留了充足空间,实现头季稻收割“零碾压”,提高晚稻产量。覆膜插秧技术创新:水稻覆膜插秧一体机可实现覆膜、插秧、同步深施肥等工序一气呵成。该技术通过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提高土壤积温,减少水分蒸发与散失,还可减少杂草和抑制病虫害,对于绿色生态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且能减少白色污染,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农业监控系统助力:如承德隆化的东风村采用数字化农业监控系统,通过雷达流量计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以及智能闸门控制系统,对稻田水量、水渠流速和水位进行实时记录,不仅可以远程控制进水量,还能将历史数据保存在云端,便于全程监控水稻生长情况,实现科学种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