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业态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创业等多种方式,激活了经济新动能,具体表现如下: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活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了短视频、直播、数字艺术等文化新业态,形成了新的消费场景。如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打造盛唐文化场景,吸引众多游客打卡;敦煌“数字藏经洞”运用数字技术让游客感受敦煌文化的厚重。同时,云展览、云旅游等线上文化消费也日益丰富,满足了人们个性化、体验式的消费需求,推动文化消费从“物质型”向“精神型”转变,激发了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文化新业态加速了产业升级,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例如,湖南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依托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技术,打造“音视频装备+数字文博”产业链,2024年全省音视频产业集群规上企业营收突破2827.6亿元,同比增长9.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4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快于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6.3个百分点。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兴产业:文化新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催生了数字文博、虚拟制片等新兴产业。人工智能算法可自动生成国风动画,区块链技术确保非遗数字藏品的确权与溯源,这些新技术与文化的融合,不仅创造了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创业,注入发展活力:文化新业态的发展创造了大量新职业、新工种,如网络主播、游戏策划、数字策展人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其中,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例如,安徽潜山的“重返大地青年共建社区”吸引了一批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形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综合体,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融合多元产业,拓展发展空间:文化新业态促进了文化与旅游、工业、体育等产业的融合。河北廊坊推动“文旅+工业”创新发展,燕南春酒文化博览园集历史文化、白酒酿造和工业旅游于一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聚焦“文旅+体育”,发展赛事经济,举办自行车嘉年华等活动,通过培育业态多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创造了形式多样的文旅消费新体验,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