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川仪陇蚕桑全产业链发展纪实: 产业基础与规模桑园面积与分布:仪陇县共建立优质蚕桑基地7万余亩,涉及土门、铜鼓等10余个蚕桑重点乡镇,其中有机蚕桑基地1万亩,建成标准化、连片化、园区化基地4.1万亩。蚕茧产量:去年共发蚕种94063张,产茧3762.52吨。产业园区建设:成功创建1个省四星级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园区优质茧能达到5A级以上生丝标准。 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情况栽桑养蚕 模式创新: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机制,创新“三统两分一返一保底”的运营模式,即企业统一建基地、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小蚕共育,农户分管桑园、分养大蚕,农户返租倒包管桑养蚕,企业以保护价收购蚕茧。 科技助力:仪陇县立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艳丽及其丈夫饶升雄发明的家蚕智能化养蚕设备已发展到第七代,获得10余个发明专利,可实现自动消毒、除沙、给桑等程序,空树垭村的养蚕工厂采用该设备后,效率大幅提升,且自动化采桑设备也在研发中。缫丝织绸 企业产能:以四川布碧丝纺织发展有限公司为例,缫丝厂一期工程共安装自动缫丝生产线6条、复摇机4条等设备,目前每天可生产280公斤生丝,若二期工程完成,缫丝产能将达年产生丝400吨。织绸厂配备有高端剑杆织机36台,设计产能全年可产高端面料360万米。 产品质量:生丝标准达到6A级,产品质量较高。印染制衣:在河西工业园建成自动化缫丝织绸、印染制衣等精深加工区,“布碧丝”设计产能年制衣1200万件,但受原料等因素制约,目前产能尚未完全释放。外贸出口:依托香港利达丰集团,仪陇县形成的蚕桑全产业链,与13个国际知名品牌达成战略合作,产品出口欧美等地,2024年四川布碧丝纺织发展有限公司完成丝绸产品出口接近两亿元。 产业发展效益经济效益:2024年,蚕桑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9.8亿元,2025年,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0.89亿元。社会效益 就业带动:全县桑园用工及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大量当地村民就业,如铜鼓乡龙家店村每年有200万元劳务收入,仪陇县通过套种经济作物等方式带动2500余人就近就地务工。 增收致富:全县培育养蚕专业合作社56家、家庭农场138个、大户397个,像九龙山村欧秀珍这样的家庭农场主,一年养200张蚕,不算自己的劳动投入还有20余万元纯利润。 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链:补齐高品质丝绸的印染炼染厂等产业链上的空缺和短板,进一步提升综合产值。农旅融合: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产村融合化”发展思路,在蚕桑产业园建设过程中,统筹推进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划设计蚕桑休闲文化项目,打造具有特色的“仪陇茧丝”地理标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