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浙江慈溪:杨梅之乡开启丰收季”的相关介绍: 丰收季概况上市时间:2025年5月20日,慈溪大棚杨梅正式上市,比传统露天种植的品种提早了近20天。露地杨梅中,丁岙梅、“荸荠种”杨梅在6月上中旬上市,“东魁”杨梅在6月中旬集中成熟上市。产量产值:2025年,慈溪杨梅种植面积达9万亩,总产量6.7万吨,同比增长2%,其中大棚杨梅种植面积近350亩,产量约210吨。2024年慈溪杨梅产量6.6万吨、产值超10亿元,预计2025年相关产值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产业发展举措品质提高 品种优化:慈溪作为荸荠种杨梅的原产地,不断进行品种选育和改良,同时还引进其他优质品种,如东魁等,丰富杨梅品种结构,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升级:大力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如设施栽培技术,通过搭建大棚,实现对杨梅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不仅使杨梅提前上市,还能有效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提高杨梅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还推广科学的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升杨梅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品相。品牌提升 品牌建设:慈溪杨梅已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名录,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证明商标注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十大精品杨梅等荣誉30余项。当地政府和相关企业不断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提升慈溪杨梅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营销拓展: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使慈溪杨梅能够远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同时,举办各种杨梅节、杨梅文旅市集等活动,将采摘体验与文化旅游结合,进一步拓展产业边界,提升品牌影响力。 产业发展成果产业链延伸:除了鲜果销售,慈溪还发展了杨梅深加工产业,形成了包括杨梅酒、杨梅罐头、杨梅汁、杨梅干等在内的多种深加工产品,延长了杨梅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了杨梅产业的综合效益。助农增收:杨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全市有梅农近3000户,杨梅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20余家,杨梅产业成为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还带动了包装、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 未来发展方向持续创新:继续加大在杨梅种植技术、深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创新,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动杨梅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杨梅主题旅游产品和项目,打造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品质管控:加强对杨梅品质的全程管控,从种植、采摘、加工到销售,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管体系,确保慈溪杨梅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