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体内CAR-T疗法精准“制导”抗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6 09: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AR-T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体内CAR-T疗法是CAR-T疗法的一种发展形式,可实现精准“制导”抗癌,以下是相关介绍: 传统CAR-T疗法与体内CAR-T疗法对比传统CAR-T疗法:需先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在实验室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达CAR(嵌合抗原受体),再培养扩增后回输到患者体内抗癌。流程复杂耗时长达数周,成本高(单次治疗费用高达50万美元左右),且治疗前可能需化疗清场,有细胞污染等风险。体内CAR-T疗法:通过病毒载体或纳米颗粒等将CAR基因直接送达患者体内T细胞,简化流程、降低成本,还规避了体外培养的细胞污染风险,且无需化疗清场,对体弱患者更友好。 体内CAR-T疗法的工作原理体内CAR-T疗法借助病毒载体(如慢病毒载体)或纳米颗粒等“运输工具”。这些载体就像“智能快递员”,将编码CAR的基因直接递送至患者体内的T细胞中。T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基因改造后,T细胞表面表达出特定的CAR,该受体能精准识别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就如同给T细胞装上了“精准制导系统”,使T细胞能够特异性地找到癌细胞并发起攻击,进而发挥抗癌作用。 体内CAR-T疗法的技术阵营病毒载体阵营:如Interius、Umoja和Kelonia等公司采用经基因改造的慢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可永久性改变免疫细胞,为CAR基因稳定表达提供保障。例如Umoja公司的VivoVec载体,通过将CD3抗体片段与CD80和CD58共刺激域融合,提高了重编程效率。纳米载体阵营:一些公司运用脂质纳米颗粒等作为“分子快递员”。如Capstan医药公司尝试用纳米颗粒替代传统病毒载体,将CAR蛋白的RNA运送到T细胞内,安全性优势显著,若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后CAR蛋白可在数日内快速清除。 体内CAR-T疗法的现状与挑战现状:多方角色已在体内CAR-T疗法领域展开竞赛,首批人体临床试验已启动。有数据显示,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一定效果,如第三例接受高剂量治疗的患者在用药6天后,体内有害B细胞数量几乎被清除殆尽,且抑制效果保持了3个月;EsoBiotec的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首例受试者在接受治疗一月后,体内已检测不到癌细胞。挑战:技术难点在于如何精准地将CAR基因在准确时间、位置送达目标细胞;难以像体外CAR-T疗法那样进行严格质检排除风险细胞;如何让体内CAR-T细胞持续发挥作用也是优化疗效的关键问题;从临床前成功过渡到临床环境,还需克服转化障碍和跨越监管门槛。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2 12:31 , Processed in 0.0423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