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推动绿电直连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既满足了出口型企业的绿电需求,助其应对国际绿色壁垒,又促进了新能源的就地消纳,具体如下:满足出口型企业绿电需求:国际上,欧盟率先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电池法案,对本土和海外企业实行等同的碳排放监管,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头部企业对供应链企业也提出了绿电使用要求。绿电直连可实现绿电的清晰溯源,能有效应对国际绿色壁垒。例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轻金属部主任莫欣达指出,铝材出口面临绿色贸易风险,而绿电直连可有效增加铝材及制品可物理溯源的绿电电量,显著下降铝产品碳含量,保持中国铝产品国际竞争力。此外,绿电直连政策还有助于出口型企业增加在新能源发电富集省份的直接投资,降低企业相关税费支出,并满足高端供应链对产品碳足迹的要求。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截至2025年4月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到了20.17亿千瓦,同比增长58%,新能源消纳压力逐年递增。绿电直连是促进中国当前日益增长的新能源就地消纳的重要方式。它有助于降低网损、提高源荷匹配度,激励用户主动提升用能灵活性、分担系统调节压力。例如,中国西北、华北部分省份风光装机占比已超过50%,超越传统电网承载极限,弃电问题严重,通过绿电直连以“负荷+”的方式匹配新能源就地消纳的特性,可自发自用形成局部自平衡,有效缓解这一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