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气温显著升高、湿度增大,湿热交加的气候特点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从中医养生和现代医学角度,起居与饮食需注意以下要点: 一、起居调理:顺应时节,防湿避热1.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芒种白昼渐长,建议“夜卧早起”(如22:30-23:00入睡,6:00-6:30起床),兼顾午休(11:00-13:00间,15-30分钟为宜)。夏季昼长夜短且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快,易疲劳,午休可补充精力,避免午后昏沉。 *注意:午休避免贪凉,不要直接躺在空调风口或电扇下,以防风寒入侵。*2.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湿热环境中 此时雨水增多,湿度大,需注意室内通风除湿(可使用除湿机),衣物保持干燥,避免久居潮湿之地(如地下室),以防湿邪侵入人体,导致关节酸痛、皮肤湿疹等问题。 外出时做好防晒(戴帽子、涂防晒霜),避免正午(10:00-16:00)长时间户外活动,预防中暑。3. 适度运动,忌大汗淋漓 选择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运动(如散步、太极、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伤阳”。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少量多次喝温水或淡盐水),忌用冷水冲澡,以免寒湿入侵。 二、饮食调理:清热祛湿,健脾开胃芒种气候湿热,易导致脾胃功能减弱(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饮食需遵循“清热不苦寒,祛湿不油腻,健脾助消化”原则:1. 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 - 主食:可适当吃薏米、赤小豆、绿豆(煮成粥或汤,注意薏米性凉,脾胃虚寒者少量)。 - 蔬菜:冬瓜(利尿祛湿)、苦瓜(清热但不苦寒,适合夏季)、丝瓜(清热化痰)、黄瓜(补水清热)。 - 肉类:鸭肉(性平,滋阴利湿,优于牛羊等热性肉)、鲫鱼(煲汤可健脾利湿)。 - 饮品:荷叶茶(清热利湿)、陈皮茶(理气健脾,化解湿滞)、酸梅汤(生津止渴,缓解暑热口渴)。2. 健脾开胃,避免生冷油腻 - 湿热易伤脾胃,可吃山药、莲子、芡实、小米等健脾食物,如山药莲子粥、芡实小米粥。 - 食欲不振时,适当用生姜、大蒜、葱等辛温食材调味,刺激食欲,且能散寒化湿(抵消部分寒凉食物的影响)。 - 忌大量吃生冷食物(如冰饮、冰水果、刺身),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湿滞(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少吃油炸、甜腻食物(如炸鸡、蛋糕),以免助湿生热,导致消化不良。3. 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 夏季出汗多,易流失钠、钾、维生素B族等,可适量吃香蕉(补钾)、番茄(补维生素C和钾)、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钠),避免电解质紊乱。4. 饮食规律,忌过饱 湿热天气下脾胃功能较弱,建议少食多餐,每餐七八分饱,减轻脾胃负担,避免积食。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需格外注意避免生冷,可多喝温粥(如南瓜粥、杂粮粥),运动以散步为主,避免劳累。 儿童:新陈代谢快,易出汗,需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饮食忌过量冷饮,以防脾胃受损导致腹泻。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避免高盐高糖饮食,湿热天气易导致血压波动,需规律服药,监测指标,补水以温水为主,忌一次性大量饮水。芒种养生的核心是“顺应湿热气候,保护脾胃功能”,起居上防湿避热、适度作息,饮食上清热祛湿、健脾开胃,才能更好地适应时节变化,减少不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