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一个智能化养鸡场确实实现了供应全区市场的目标,让当地居民实现了“吃鸡蛋自由”。西藏宏农百万羽智能化藏鸡产业园作为全国海拔最高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通过科技赋能和全产业链布局,彻底改变了西藏鲜蛋依赖外运的局面。 一、产能规模与市场覆盖截至2025年,该产业园一期存栏已达82万羽,日产鲜蛋近70万枚,二期项目满产后存栏将达200万羽,日产鸡蛋超过150万枚。这一产能完全覆盖了西藏自治区的鸡蛋需求——根据2021年数据,西藏年人均鸡蛋消费量为2.4千克,以370万人口计算,全年需求量约为888万千克(日均约2.43万千克),按每枚鸡蛋50克换算,日均需求约48.6万枚。宏农的产能不仅满足当前需求,还预留了应对消费增长的空间。 二、技术突破与高原适应性在海拔3800米的高原环境下,该产业园攻克了低压、缺氧、极寒等技术难题:1. 鸡苗运输:通过增湿、加温、补料等措施,将72小时运输过程中的鸡苗存活率提升至97%;2. 智能设备:引进德国全智能化环控系统,精准控制鸡舍温湿度、通风和光照,使蛋鸡产蛋率从不足60%提升至96%;3. 饲料与饮水:自建饲料加工厂,采用直饮水标准的深井水,确保蛋鸡营养均衡。 三、产业链与社会效益该项目形成了“养殖-加工-有机肥”的闭环模式:产业带动:累计发放农牧民务工费用6700余万元,带动20个村发展藏鸡养殖,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支持并回收产品;环保创新:鸡粪经无害化处理制成有机肥,年改良土壤5万亩以上,实现污染物零排放;市场优化:成品蛋主要销往拉萨、山南等全区各地,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价格较此前下降约20%。 四、政策支持与未来规划西藏自治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援藏资金(如二期项目获1亿元援藏资金)和税收优惠,助力企业发展。未来,该产业园计划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开发鸡粪水产饲料等新产品,并通过“宏农简化蛋鸡养殖模式”辐射更多农牧民,推动乡村振兴。这一案例不仅验证了智能养殖在高海拔地区的可行性,更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让西藏从鸡蛋输入地转变为自给自足的生产基地,为偏远地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示范样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