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唐卡是在唐卡制作工艺基础上,融入明清宫廷珐琅工艺(景泰蓝),以中国传统手工掐丝为基础,结合现代科技,以金箔、金丝镶嵌而成的纯手工艺术品。以下是其传承与新生的相关情况: 传承传统技艺传承:掐丝唐卡制作工序复杂,包括定稿、拓图、掐丝、点蓝、定型、装裱等。每道工序都要求制作人有足够的耐心和精湛的技艺,如掐丝时要用专用镊子夹着箔丝扳出不同弯曲弧度的花样,点蓝则需用细长勺子将矿物颜料一点点填满金丝之间的空隙,且颜料厚度不能超过金丝高度,图案的明暗变化、色彩的深浅过渡都在这之中呈现。这种对工艺的高标准要求,使得掐丝唐卡能够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延续千年唐卡技艺的精髓。人才培养传承:一方面,民间有许多非遗传承人通过师徒传承模式,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徒弟,如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掐丝唐卡非遗传承人索南卓玛,从2007年开始自学掐丝唐卡技艺,而后成为掐丝唐卡传习讲师,累计培训2400多人,让很多人依靠这门技艺找到了人生目标。另一方面,学校教学模式也为掐丝唐卡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2001年,青海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创办全国首个工艺美术(唐卡)专业,将传统民间艺术纳入大学教学体系,还通过“汉语+非遗”的模式,让来自63个国家的留学生了解掐丝唐卡,推动了这一技艺在国内外的传播。 新生创新设计:许多掐丝唐卡创作者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元素。如南吉合多杰在八廓街开设掐丝唐卡文创体验馆,将千年唐卡技艺解构为掌心可握的现代文创,他工作室里的掐丝珐琅小画,以2025年春节档动漫《哪吒2》里的角色、山河轮廓、九色鹿、熊猫等为题材,对传统吉祥纹样进行解构、再创造,让传统唐卡艺术与现代审美和情感产生奇妙共鸣。魏亚琼也将掐丝工艺与山水画、花鸟画等更丰富的题材结合,运用在杯垫、镇纸、手表等更多样的载体上,拓宽了掐丝唐卡的应用领域。互动体验与传播:通过举办非遗研学班、文创体验馆等方式,让更多人亲身体验掐丝唐卡的制作过程,感受这门传统手艺的独特之处。例如魏亚琼举办非遗研学班,为学员示范掐丝基本技法,让来自香港的学员深入了解掐丝唐卡的魅力。南吉合多杰的掐丝唐卡文创体验馆,也让人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掐丝唐卡,使这门古老艺术以更轻盈、更日常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此外,掐丝唐卡作品还频繁在国内外的展厅、文博会上展示,如魏亚琼的作品多次在各类展会亮相,还有一幅《大美青海》的作品由一百个人合力完成,在青洽会上展示,这种互动创作的形式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让掐丝唐卡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