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经济伙伴关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竞争态势出现:过去,中德企业优势互补,中国为德国企业提供广阔市场,中国企业受益于德国的技术转让与知识共享。但如今中国在价值链上快速攀升,从制造业中心逐渐成为德国传统优势行业的新兴竞争者。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占比从2000年的51%跃升至2022年的近73%,同期德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比却下滑至61%。德企态度分化:大型企业,尤其是汽车和化工行业的德国大型企业,正持续加码在华本土化运营。中国德国商会的调查显示,92%的德企计划继续留华发展,大众、巴斯夫等企业在华利润再投资创历史新高。而德国中小企业态度日趋谨慎,它们的生产过程依赖中国供应链,但因面临终端产品的直接竞争,多数支持降低对华依赖。政策倾向转变:德国政治环境有转向更具保护主义色彩措施的趋势,包括提高关税和限制外资等,但德国执政联盟内部立场存在分歧,新联合政府协议展现出更强的务实倾向,承认在共同利益和全球性挑战领域开展合作的必要性。此外,2024年美国取代中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德经济关系的变化。不过,中德两国在经济上仍有很强的互补性,德国不仅需要中国的市场,也越来越依赖中国在某些领域的技术专长,而中国也仍将德国视为运营模式和标准制定的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