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家头部车企陆续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这一举措确实让车企迎来了资金“大考”。以下是具体分析:账期调整的背景:长期以来,我国车企平均账期高达170-200天,是丰田、奔驰等海外车企(37-65天)的两倍甚至三倍。车企迫于“价格战”,一边降价,一边以长结算周期向供应商转嫁压力,使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饱受资金链紧绷的痛苦。2025年6月1日,《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正式生效,其中明确规定,大型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60日内支付款项,在此背景下,车企纷纷响应政策,调整账期。车企面临资金压力的原因: 应付账款规模大:据统计,12家车企的累计应付账款规模超过了1.1万亿元,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位列前三,应付账款规模分别为2440亿元、2411亿元、1824亿元。如此庞大的应付账款,若要在60天内支付,对车企资金流而言是巨大挑战。 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当前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蔚来2024年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87.45%,赛力斯2024年资产负债率也高达87.38%。汽车企业在扩张阶段对资金需求量较大,尤其是近几年汽车行业面临转型,车企普遍加大了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但多数企业尚未在这一领域获得相应收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车企负债率,使得车企资金本就紧张,缩短账期更增加了资金压力。对不同车企的影响差异: 大型车企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比亚迪、吉利、长城等应付账款多、账期周期长、供应链金融占比高的车企,它们凭借较大的规模和较强的资金实力,以及相对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虽会面临资金压力,但尚在可承受范围,不会伤筋动骨。 资金紧张车企挑战严峻:对于原本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的车企来说,可能会面临更严峻的资金链挑战。例如一些造车新势力仍处于烧钱阶段,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主要依赖外部融资,账期缩短后,可能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