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陇南成县:蓝喉太阳鸟舞动南山”的相关介绍: 蓝喉太阳鸟的基本信息外形特征:蓝喉太阳鸟是雀形目花蜜鸟科太阳鸟属的小型鸟类,体长9.1-16厘米,体重4-12克。喙细长,向下弯曲。雄鸟前额、头顶、颏和喉部的羽毛呈蓝紫色,并且具有金属光泽,耳后胸侧也各有类似的辉紫蓝色斑点,头侧、颈侧、背、胸为朱红色,腰、腹部为黄色,中央尾羽有明显延长;雌鸟体色相较于雄鸟较暗淡,上体为橄榄绿色,腰部为黄色,喉部和胸部为比较暗淡的灰绿色,下体的其余部分为黄绿色。生活习性: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3500米的常绿阔叶林、沟谷季雨林和常绿、落叶的混交林中,也见于树木较少的草坡、果园、农地、河边与公路边的树上。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也见3-5只或10多只成群。主要以花蜜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中国中部及西南部,南亚北部以及东南亚北部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南部等地,在中部的河南、湖北、江西等地也有分布,甘肃南部是其主要分布区之一。 陇南成县成为蓝喉太阳鸟栖息地的原因食物丰富:成县境内生长的泡桐树花和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苦参开的花,为蓝喉太阳鸟提供了丰富的花蜜资源,满足了它们的食物需求。栖息环境适宜:成县南山一带植被茂密,森林资源丰富,为蓝喉太阳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和繁殖环境,良好的植被也为它们躲避天敌等提供了条件。 蓝喉太阳鸟对当地生态的意义传播花粉:蓝喉太阳鸟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会在花丛间穿梭飞行,从而帮助植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的繁殖和生长,维持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控制害虫数量:除了花蜜,蓝喉太阳鸟也捕食昆虫,对当地的害虫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有助于减少害虫对农作物和森林植被的危害,维持生态平衡。 当地蓝喉太阳鸟种群增多的影响生态方面:蓝喉太阳鸟种群数量的增多,是成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一个重要标志,说明当地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与文化方面:蓝喉太阳鸟羽色艳丽,极具观赏价值,吸引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鸟类观察者前来,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也为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和亮点,提升了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