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承载“明德门”千年文脉 西安再现一座文化商业新地标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1 02: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西安城南,隋唐长安城“天下第一门”明德门遗址之畔,一座跨越1407年的文化商业新地标——明德·盛荟元生态未来TOWN,于2025年6月18日(唐王朝定都长安1407周年纪念日)正式启幕。这座总投资33亿元、建筑面积31.7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以“让历史可触摸、让文化可消费”为核心理念,将千年文脉融入现代商业,重塑西安“文商旅体”融合新范式。 一、千年文脉的当代回响:从“国门”到城市精神地标明德门是隋唐长安城的正南门,中国古代首座五门道城门,曾见证“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气象,更是《礼记》“明德”精神的具象化载体。其名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暗含盛唐“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唐末战火后,遗址被尘封千年,直至1972年重见天日,却长期被城中村包围。大方集团历经13年(2013-2025),完成杨家村改造、遗址保护与商业开发:保留遗址原真性,以铝合金复刻明德门剪影,再现朱雀天街轴线;引入西安建科大刘克成团队,将《易经》乾卦六爻、周礼规制融入建筑设计,让龙脊飞檐、唐三彩立方体与现代商业空间对话。正如王方胜董事长所言:“我们不是复原建筑,而是唤醒历史的心跳。” 二、文商旅体的破界实验:从遗址到“活的文化生态圈”区别于传统商业体,明德·盛荟以“文化为核、商业为形”,打造“非标体验地”:场景叙事:咖啡馆临遗址水景而建,国际自行车店与唐文化IP“驭龙少年”共融,街巷命名呼应“礼乐长安”,连地砖纹路都暗含宇文恺108坊规划智慧。业态创新:串联“商、夜、云、健、展、旅”六大链条,既有陕西非遗手作、唐文化沉浸式剧场,也有智慧商务写字楼、24小时运动空间,实现“白+黑”全时段文化消费。科技赋能:AR还原朱雀街景,VR重现李渊登基盛典,让游客“触摸”天街小雨、“对话”万国使节,正如文化学者康震所说:“在这里,历史不是展品,而是可参与的生活。” 三、城市更新的秦商样本:从情怀到可持续发展项目背后,是民营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十年间,大方集团投入超30亿元,安置村民2000余户,将遗址保护与城中村改造、民生改善结合。雁塔区政府全程支持,西安建科大、西北设计院等团队深度参与,让遗址保护与商业开发实现“双向奔赴”。开业首日,陕西省新商业同盟主席孙德文评价:“它不仅是商业体,更是秦商精神的当代注脚——以忠厚为本,将‘文化自信’做成可感知的生意。”如今,这里日均客流超3万人次,餐饮品牌入驻率100%,成为西安“夜经济”新支点(2024年已入选西安市商旅名街项目)。 四、未来想象:从城南到世界的文化窗口站在明德门遗址广场,北望朱雀大街直通钟楼,南瞰新地标灯火璀璨。正如开业仪式上,西安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欢畅所言:“明德·盛荟的诞生,标志着西安从‘历史博物馆’迈向‘文化发生器’。”未来,这里将成为丝路文旅的“首站体验地”,让世界通过一杯唐式咖啡、一场夜间巡游,读懂“明德”背后的中华文明密码。千年之前,明德门是万国来朝的国门;千年之后,它以商业为笔、文化为墨,续写着“永远的长安城”。当现代霓虹照亮遗址剪影,我们触摸的不仅是盛唐的温度,更是一个文明生生不息的力量。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5 08:06 , Processed in 0.0528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