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1 18: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是2025年中国航海日(7月11日)的重磅活动,以全球首艘智能研究与教学实训两用船“新红专”轮为载体,串联古今航海文明,展现中国航运的历史传承与科技创新。以下为巡展核心内容与亮点: 一、巡展概况:古今对话的航海盛宴时间与路线:6月16日从大连起航,途经江苏太仓(郑和起锚地)、上海、福建泉州(21世纪海上丝路枢纽)、海南海口/洋浦/琼海/三亚,全程近4000海里,航期约30天,沿途6大港口对公众开放(每港停靠2-3天)。主办单位:中远海运集团、大连海事大学等,紧扣“郑和下西洋620周年”与“中国航海日20周年”双主题。核心目标:通过“船、港、展、研”结合,致敬海上丝路精神,展示智能航运成果,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二、核心亮点:科技赋能文化,传承激活创新# 1. 古今航海文明的“时空对话”  郑和宝船与智能船舶的呼应:在太仓站,“新红专”轮与郑和船队起锚地联动,通过文化展厅对比明朝造船技术与现代智能航运(如自主航行、AI算法),诠释“敢为人先、和平合作”的精神传承。  船体彩绘的文化符号:国内首次应用工业级UV彩绘贴膜,以“五彩海洋”为设计,融合郑和七下西洋的祥云纹样与智能航海元素,寓意跨越6世纪的文明交融。# 2. 智能科技的“海上实验室”  全球首艘智能教学船:“新红专”轮实现智能化全覆盖,集成自主航行、远程控制、虚实融合实训系统,可在海南新海港(繁忙水道)、洋浦港(狭窄水道)开展智能航行实验,验证AI决策与船舶操控技术。  自主可控的“中国芯”:广州中远海运提供的海宁电子海图、自由度气象导航系统,从芯片到软件完全国产化,领先国际,保障航行数据安全,同时作为实训中心的“教学工具”,助力智能船舶人才培养。# 3. 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  郑和精神的现代表达:在太仓郑和公园,通过马六甲研学馆、航海科技创新专委会成立(聚焦“历史锚点+智能航运”),推动航海历史研究与技术创新结合。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强调,委员会将攻关绿色、智能航运关键技术,助力航运强国建设。  港口枢纽的时代跃迁:太仓港从古代丝路起点蜕变为长江第一外贸大港(年吞吐量超800万标箱),通过商品车框架箱、风电设备“水水中转”等模式,服务“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出口,2025年前5个月出口额同比增1.4倍,彰显丝路枢纽的新活力。# 4. 教育实践:航海精神的“薪火相传”  “驭海智启”实训中心:校企联合打造国家级智能船舶实训基地,随船30名大连海事大学学生开展驾机综合实训、远程控制等项目,通过校友(如“育红”轮老船长)捐赠肩章、水手结仪式,传递“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精神。  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深圳中远海运、大连海事大学等签署协议,聚焦智能导航、船岸通信等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 三、巡展意义:从历史走向未来的“丝路新篇”此次巡展不仅是一场文化科普活动,更是中国航运业“传承与创新”的缩影:文化层面:以船舶为纽带,连接郑和时代的开放精神与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强化海洋文化认同。科技层面:通过实船实验与教学,验证智能航运技术,推动中国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升级。产业层面:依托太仓、泉州、海南等港口,探索“港口+产业+科技”协同模式,助力外贸新业态(如新能源运输)发展。教育层面:构建“船上课堂+岸上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智能航运储备生力军。 四、未来展望巡展后续将走进上海、泉州、海南,通过公众开放日、学术论坛、智能实验等形式,持续传递“向海而兴”的中国智慧。正如船长刘政道所言:“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开拓精神。”“新红专”轮的航程,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言——以科技为桨,以文化为帆,中国正续写海上丝路的崭新篇章。(注:信息整合自2025年6月官方发布的巡展动态及船舶技术资料)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0 07:47 , Processed in 0.3996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