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校企“双导师”共育航海人才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1 19: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校企“双导师”共育航海人才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下是关于它的一些介绍: 实施背景随着航运业和航海科技不断发展,传统航海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存在错位、单一化培养方案与学生多元发展方向存在落差、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存在脱节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与航运企业、第三方关联体的联系,紧密对接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人才需求标准,校企“双导师”共育航海人才的模式应运而生。 具体做法课程与培养方案制定:学校和企业共同为学生规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例如集美大学的“卓越工程师2.0”培养计划采用“3 + 1”模式,学生前三年学完大学四年的所有理论课程,大一下学期与合作企业进行双向选择,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大四时进入相应企业上船实习一年。导师配备与指导:配备“校内船长 + 企业船长”的“双导师”。校内导师一般为学校的“双师型”船长,企业导师为航运企业的资深航海技术人员。在学生的专业认知、职业思想、航海素养、职业发展、人生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引,在一年实习期里,全程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践教学强化: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实打实”在船上工作和学习。企业会开放生产研发场景,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教学。如广州航海学院与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联合开设“船舶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班”,实行“校企双导师制”,让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 优势成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在大学期间就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通过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中,实现“毕业即就业、就业即胜任”,增强了就业竞争力。集美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2.0”培养计划以来,779名毕业生实现100%行业内就业。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能够提前选拔和培养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破解高端人才供给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促进学校教育改革:推动学校根据行业需求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例如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形成了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比近60%。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挑战: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管理体制、教学安排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协调一致;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和时间精力有限,可能影响指导效果;双导师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应对策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企业导师进行教学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同时合理安排指导任务,确保指导效果;建立双导师定期交流制度,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等。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9 13:48 , Processed in 0.06067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