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招生录取呈现出诸多新变化与新趋势,主要体现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育人模式等方面,具体如下:招生计划扩大:优质本科高校招生计划进一步扩大,“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招生规模相比去年增加2万余人。例如兰州大学本科招生规模整体扩招350人,郑州大学预计扩招150人。文理科招生计划差异明显:部分省份物理类招生计划增加较多,历史类招生计划则有所减少。如广东物理类招生计划增加5.5万人,历史类增加7599人,且本科层次历史类招生计划减少了828人。四川历史类本科计划较2024年减少6528人,降幅近10%,物理类计划则增加12051人,涨幅约7%。专业优化调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列29种新专业,如音乐科技、数字戏剧、智能影像艺术等,其中新增专业点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共有91所高校增设该专业。同时,一些就业率偏低的传统专业被淘汰,高校招生更注重匹配人才供需。育人模式升级:多所高校着力培养交叉融合、一专多精的复合型人才。清华大学深化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增四个书院,预计近60%的2025级本科生将进入书院培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采用“AI赋能、实习赋新、多语复语、专业复合”的全新培养路径,复旦大学提供100余个微专业及丰富的双学位项目。“招培就”联动加强:部分高校完善“招培就”联动机制,开展校企定制化联合培养。华北电力大学新增“特高压直流定向就业”招生班,与国家电网联合定向招生60人。深圳大学与腾讯云共建“腾班”,计划招生30人,培养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人才。职业本科发展向好:我国职业本科大学累计已达87所,今年计划招生规模将达到55万人。职业本科院校投档分数线近年表现亮眼,部分学校录取分数线超过普通本科线,其专业设置对接区域产业新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招生政策更灵活:不少高校对志愿填报专业组设置进行改革优化,降低考生调剂风险,提升专业志愿满足度。如苏州大学院校专业组进一步优化细分,南京审计大学新增的王牌专业组首次将相关专业作为独立专业组招生,实现志愿填报零调剂。同时,多所高校放松转专业限制,北京邮电大学对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的其他专业实施转专业申请零门槛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