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正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等方式探索多元发展路径,具体如下:政策支持与试点先行: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组织开展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工作的通知》,将遴选部分项目和区域开展氢能试点工作,以推进氢能“制储输用”全链条发展为目标,按照“创新引领、试点先行”的原则,引导氢能先进技术装备落地应用,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支撑。试点形式分为项目试点和区域试点两种,涵盖氢能制取、储运、应用和共性支撑等四大环节,共11个试点方向。拓展制氢方式与降低成本:一方面,鼓励在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和用电低谷期进行制氢等生产活动,积极研究推动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峰谷分时等体制机制改革,降低制氢成本。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工业制氢资源,建立工业副产氢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化制氢产业体系。如唐山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焦化尾气制氢,同时投产天然气制氢产线,还积极开发风电制氢、光伏制氢项目。探索多元应用场景: 交通领域:以交通领域示范应用为先导,统筹规划全国氢能高速示范路线,重点示范线路适当超前布局加氢站。鼓励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围绕物流及工业园区,推动重型燃料电池非道路移动机械试点应用,同时拓展到轨道交通、船舶等场景。例如唐山以唐山港码头大宗物资运输为应用场景,发展跨区域氢能物流,拥有氢能重卡1912辆,打造京津冀重卡运输“柴改氢”示范区。 储能与电力领域:供电部门积极探索氢储能应用,如国网江苏电科院研制低碳建筑内百千瓦级电氢耦合直流系统,将多余新能源电转化为氢存储,下一步建议拓展至工业园区、微电网等规模化应用场景,并探索氢储能在电力系统调峰、长时储能领域的商业化路径。 工业领域:逐步探索氢能在冶金、化工领域的替代应用,发挥氢能清洁低碳特点,推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更丰富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长距管道和短距管道联通协同,鼓励油氢合建站、制加氢一体站等多元模式发展,提高氢气的储运和加注便利性。同时,根据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加氢站,提高加氢站的覆盖率,为氢能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产业创新支撑平台,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如唐山市打造16家氢能与绿色低碳领域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补足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产业短板,还通过搭建对接平台,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带动技术链和产业链协同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