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祁连草原上的转场牧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15: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祁连草原上的转场牧歌”描绘的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牧民们季节性转场放牧的场景,以下将从转场原因、转场过程、生活变化、文化意义等维度进行介绍:转场原因    气候与牧草资源:祁连草原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候和牧草生长情况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海拔较低的冬牧场相对温暖,有足够的干草供牛羊食用;夏季,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草原水草丰美,气候凉爽,适宜牛羊避暑和抓膘,所以牧民们需要在冬夏牧场之间转场,以充分利用不同季节的牧草资源。    草原生态保护:转场是一种传统的游牧方式,通过让牛羊在不同的牧场轮流放牧,避免了在同一区域过度放牧,有利于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长,实现了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草原能够长期为牧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源。转场过程    出发准备:转场前,牧民们要整理好帐篷、生活用品、生产工具等,还要检查牛羊的健康状况,确保它们能够适应长途迁徙。例如,万卓和外甥先巴尖措在出发前会准备好足够的食物、水和保暖用品。    迁徙路途:牧民们通常会选择在清晨出发,如万卓和先巴尖措在第一天清晨五点便骑马赶着60多头牛和300多只羊启程。他们翻山越岭,沿着传统的转场路线行进,途中会经过多个垭口和河流。在行进过程中,牧民们要时刻留意牛羊的状态,防止它们走散或受伤。    途中休息:在转场途中,牧民们会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休息和扎营。如万卓他们在行进40多公里后会短暂歇息,搭建简易帐篷,为牛羊提供饮水和休息的机会,自己也会吃些干粮、喝奶茶来补充体力。    抵达夏牧场:经过几天的跋涉,牧民们最终抵达夏季牧场。到达后,他们会迅速搭建起帐篷或住进简易板房,将牛羊赶到指定的放牧区域,开始为期40余天的夏牧场生活。生活变化    基础设施改善:过去,牧场深处交通不便,通信不畅,牧民们的生活条件艰苦。如今,随着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牧场深处不仅有了宽阔的公路,方便牧民们驾驶车辆转场和运输物资,而且通信网络也覆盖到了这里,牧民们可以通过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    转场方式机械化:以前,牧民们主要依靠畜力举家搬迁,转场速度慢,劳动强度大。现在,机械化转场方式日渐普及,牧民们可以使用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来驱赶牛羊,大大提高了转场效率,减轻了劳动负担。    居住条件提升:在夏牧场上,牧民们过去只能居住在帐篷里,遇到恶劣天气时,生活十分不便。现在,许多夏牧场都建起了简易板房,里面配备了沙发、碗柜、火炉等设施,比帐篷更加暖和、舒适,也为牧民们提供了更稳定的居住环境。文化意义    传统游牧文化的传承:祁连草原上的转场牧歌是当地牧民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牧民们的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是游牧文化的活化石,见证了牧民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程。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转场牧歌体现了牧民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他们根据季节变化和草原生态的特点,合理安排放牧活动,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也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模式。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1 21:48 , Processed in 0.0560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