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江风海韵共潮生——解码“江海明珠”南通的文化自信样本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29 20: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通,这座江海交汇的明珠城市,以“江风海韵共潮生”的独特气质,演绎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其文化自信的密码,藏在江海交融的地理基因里,刻在张謇精神的百年传承中,更显现在传统与创新的时代共鸣里。 一、江海文脉:千年积淀的精神原乡长江与黄海的激荡,孕育了南通“崇文厚德、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青墩遗址6000年的文明曙光,濠河环抱的博物馆群(如中国首座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串联起从农耕文明到近代革新的历史脉络。张謇以“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念,创造了200多个“中国第一”,将南通推向“近代第一城”的高度。他的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如狼山古刹的晨钟,至今回荡在江海大地——从师范教育到慈善公益,从城市规划到生态治理,张謇的实践不仅是实业救国的典范,更是文化自觉的觉醒。 二、实业兴邦:敢为人先的时代传承南通的文化自信,扎根于“强毅力行”的实干传统。船舶工业从张謇时代的“通达”轮起航,如今已建成世界最大海工装备基地,全球首艘20万吨级散货船、深远海风电平台等“国之重器”,诠释着“包容会通”的现代张力;纺织业从“提篮小卖”到千亿级家纺集群(每分钟生产1350套床品),蓝印花布、沈绣等非遗技艺牵手“互联网+”,在南通国际家纺城的直播间里,传统手艺焕发时尚活力。这些产业不仅是经济符号,更是“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物质载体——正如张謇所言“遗留一二有用事业”,南通人用实业报国的接力,让文化自信落地生根。 三、古今交响:传统与现代的诗意对话南通的文化自信,在于让历史照进现实。濠河两岸,百年工业遗存变身文创空间,“城市非遗会客厅”开进商圈,蓝印花布冰箱贴、非遗联名咖啡成为新消费符号;五山地区从工业“锈带”蝶变生态“秀带”,江豚跃动的碧波里,渔民费长中33年守护长江的故事,书写着绿色文明的传承。更值得关注的是,南通将文化融入民生:老旧小区改造中保留“茶馆记忆”,志愿服务驿站为新业态群体送上“爱心面包”,社区议事日让百姓成为文明主角。这些细节,让文化自信从宏大叙事化作触手可及的幸福。 四、数字赋能:江海故事的全球表达在文峰广场的沉浸式非遗展厅,意大利指挥家执棒的管弦乐与蓝印花布共舞;在“苏超”赛事的文旅套餐里,南通脆饼与赛事IP联名热销。南通正以“数字+”激活文化基因:博物馆的AR导览重现张謇实业场景,短视频平台的“江海工匠”系列获百万点赞,跨境电商让家纺产品走进120国。这种“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传播,让“强毅力行、通达天下”的通商精神,成为中国故事的生动注脚。 结语:江海潮涌处,自信正当时南通的文化自信样本,是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缩影——既有对江海文脉的深情守望(如博物苑的青砖黛瓦),又有对时代命题的勇敢作答(如全球首艘江海直达船)。当江风拂过狼山,海韵浸润新城,这座城市告诉我们:文化自信,从来不是静态的怀古,而是让传统基因在现代土壤里生长出蓬勃的生命力。正如张謇当年“独力开辟新路”,今日南通正以江海之姿,续写属于中国的文化自信新篇。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2 06:08 , Processed in 0.0515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