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电价震荡走低,传递出煤炭成本下降、电力供需格局转变、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等信号,具体如下:煤炭价格下降影响电价:动力煤价格中枢不断下移,发电企业燃料成本降低,这是推动电价下行的重要因素。煤价下降的影响逐步通过年度长协交易与月度长协交易得到传导,使得中长期电价整体呈下行趋势,现货价格也因成本降低而下降,进而推动中长期价格向现货看齐。电力供需格局发生变化: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其在电力市场中的份额逐渐扩大。由于新能源发电成本相对较低,且受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大量新能源电力入市拉低了整体电价水平。同时,部分地区可能存在电力供给过剩、需求不足的情况,如广东,制造业萎靡导致用电需求不如以往,加剧了电价的下降。火电企业策略调整:火电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以地板价成交换取基数电量,再通过容量补偿、调峰服务等渠道弥补亏损。这种竞争策略也促使电价走低,反映出火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更多省份进入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长周期结算运行),现货价格能更真实地反映电力供需和成本,推动中长期电价向现货价格靠拢,使得电价波动更加市场化。这也意味着电力市场价格博弈将更加激烈,市场主体需要更加关注市场动态,调整交易策略。发电企业需提升市场化能力:电价震荡走低和剧烈波动,将促使发电企业加强对电力交易业务及人才的培养,提升市场化服务能力,如电价预测、成本控制等。未来电站投资模式也将从依赖固定电价测算转向关注市场波动,企业需要更加精细化运营,以应对市场变化。储能等调节性资源需求上升:电价波动加大,尤其是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使得电力系统对调节性资源的需求增加。像蒙西电力现货市场日峰谷价差平均值达0.77元/千瓦时,这有效激发了储能等电力系统调节资源的积极性,为新型主体生存发展创造了空间,预示着储能等行业有望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