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组织完成东风路-黄埔大道、广园路、解放路-机场路等8条市管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划线工作,新增施划8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框位,可供超万辆非机动车停放。相关介绍如下:划设背景: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让电动自行车“有地停”的工作目标。今年2月《广州市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出台,为非机动车停放区的设置提供了指导。自5月下旬以来,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采取“见缝插针”式加密措施,新划设了大量非机动车停放区。划设方法:通过充分利用设施带、人行道富余空间等,将人行天桥下方、高架桥荫蔽处等“边角料”空间转化为非机动车规范停车区。同时,采用了多种创新划线方式,在人行道、建筑退界空间相对宽裕的地方,采用双排紧凑式设计;在一些较窄的带状区域,采用斜线式设计;在一些人行天桥底、桥墩区域,采用圆弧线设计,最大化利用有限的路面资源。具体案例:在环市东路的动物园南门对面路段、中山大道西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路段人行道上的富余空间,新增施划了可供约1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的停车区。在彩虹桥地铁站过街天桥底,约200米的路段新增划设了停车位,按每辆0.6米停车宽度测算,可供超300辆电动自行车停放。配套措施:地铁站点周边是非机动车乱停放治理的重点区域,本次划线工作同步对沿线约80个地铁出入口的停放区标志标线进行了翻新,使停车区域划分更明确,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改善了地铁周边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