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国产“伟哥”,卖不动了?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4-6 10:2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产“伟哥”市场近年来确实面临增长放缓的挑战,但“卖不动”的说法可能过于绝对。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既有行业共性问题,也有本土企业的特定困境。以下从几个关键角度分析:



  市场饱和与竞争白热化
   原研药专利到期后的混战:辉瑞的“万艾可”(西地那非)专利到期后,国内药企迅速涌入,目前获批的仿制药企业超过20家(如白云山金戈、齐鲁制药等),价格战激烈。部分仿制药单价已降至原研药的1/10,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同质化严重:多数国产“伟哥”有效成分相同(西地那非或他达拉非),缺乏差异化优势,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价格更低或品牌认知度更高的产品。



  需求端的变化
   线上渠道分流:电商平台和在线问诊的普及,使得ED(勃起功能障碍)药物购买更加私密化,传统线下渠道销量受冲击。但值得注意的是,整体市场规模仍在增长(2022年中国ED药物市场规模约50亿元,年增速约10%),只是增量被分散。
   消费者认知升级:年轻群体对ED的污名化减弱,但同时也更倾向尝试“延时喷剂”“保健品”等替代品,分流了部分需求。



  政策与监管压力
   集采冲击:2021年广东药品集采中,金戈以每片08元中标,引发行业降价连锁反应。虽未全国集采,但地方试点已让企业感受到压力。
   营销合规化:过去靠“擦边球”广告(如“补肾壮阳”暗示)的推广方式被严管,部分企业转型困难。



  本土药企的突围尝试
   剂型创新:如齐鲁制药推出口崩片剂型,提升服用便捷性。
   适应症拓展:部分企业探索肺动脉高压等新适应症,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品牌下沉: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仍有渗透空间,白云山2022年报显示,金戈在基层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2%。



  长期趋势:从“仿制”到“生态”
   ED治疗多元化:未来市场可能向“药物+器械(如低强度冲击波治疗)+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转变,单一药物增长天花板明显。
   国际化挑战:国产仿制药出海面临印度药企竞争,需突破欧美市场认证壁垒。



结论
国产“伟哥”并非“卖不动”,而是结束了早期仿制药暴利阶段,进入精耕细作时代。头部企业通过成本控制、渠道下沉和微创新仍能维持增长,但中小玩家可能逐步出清。未来,谁能整合诊疗服务、建立品牌信任,或探索出海外增量市场,谁才能打破当前僵局。
U695P972T2D24924F122DT20250403155429.jpg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5-26 02:57 , Processed in 0.1196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