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中国气象局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气象局将地震灾害气象服务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是应对地震灾害气象保障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其意义和相关影响:

一、应急响应提升的主要工作内容
1. 监测与预报
   加密气象观测
     地震发生后,将地震灾区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观测加密。例如,增加地面气象站的观测频次,从常规的每小时观测提升到每3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间隔的观测。这有助于及时捕捉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风向、风速等的微小变化。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可能与地震后的次生灾害发生有一定关联,如气压的骤变可能影响山区的气流稳定,进而影响山体滑坡等灾害的风险程度。
   精细化气象预报
     制作针对地震灾区更为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产品。预报的空间分辨率提高,从原本较大范围的区域预报细化到以乡镇甚至更小的社区为单位的预报。例如,在降水预报方面,不仅要准确预报是否有降雨,还要精确到降雨的量级(如小雨、中雨、大雨等)以及降雨的时段(如上午、下午、夜间等不同时间段)。这对于抗震救灾工作的安排非常关键,如救援队伍可以根据精确的降雨时段合理安排救援任务,避免在暴雨时段进行危险的救援作业。
2. 气象灾害风险预警
   次生灾害预警
     重点关注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例如,地震后的山体松动,在降雨、大风等气象条件下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气象部门会结合地震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信息,以及降雨、风速等气象预报数据,利用数值模型等技术手段,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当评估风险达到一定阈值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预警信息,预警内容包括灾害可能发生的区域、大致时间和危险程度等。
   灾害链预警
     考虑地震 气象灾害链的影响,提供全面的预警服务。比如地震破坏了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在寒冷天气下可能会导致受灾群众面临低温冻伤的风险。气象部门会综合考虑地震后的基础设施受损情况、气温变化趋势等因素,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低温灾害链风险,以便相关部门及时做好防寒保暖物资的调配和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
3. 应急保障服务
   气象信息专报
     向抗震救灾指挥部门提供气象信息专报。这些专报内容包括地震灾区的气象实况、短期和中期气象预报、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等重要信息。专报的制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例如每天至少提供1 2次气象信息专报,根据抗震救灾工作的需求和气象情况的复杂程度还可能增加专报次数。这有助于抗震救灾指挥部门及时了解气象动态,科学决策救援力量的部署、救灾物资的运输等工作。
   应急气象服务团队支持
     派遣应急气象服务团队深入地震灾区。团队成员具备气象观测、预报、服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在灾区现场可以及时修复受损的气象观测设备,确保气象数据的正常采集;同时,根据当地的实际气象情况和抗震救灾需求,进行现场气象服务和指导。例如,为救援直升机的起降提供实时的气象条件评估,包括能见度、风向风速等是否符合安全起降要求等。

二、应急响应提升的意义
1. 保障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优化救援环境评估
     准确的气象信息有助于救援队伍评估救援环境。例如,在地震后的废墟救援中,气象部门提供的风向风速信息可以帮助救援人员判断烟雾、粉尘等的扩散方向和速度。如果是在火灾隐患较大的废墟区域,了解风向风速可以避免救援人员处于烟雾、有毒气体的下风向,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从而提高救援效率。
   合理安排救援资源
     根据气象预报合理安排救援资源的调配。如在降雨来临前,提前将救援设备、救灾物资等转移到安全的防雨地点,防止设备受潮损坏和物资被雨水浸泡。同时,对于救援人员的安排也可以根据天气状况进行调整,在恶劣天气来临前,减少高风险区域的救援人员数量,待天气好转后再增加救援力量。
2. 防范次生灾害风险
   提高灾害预警时效性
     二级应急响应下的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够更及时地发现次生气象灾害风险。例如,在地震灾区,如果气象部门能够提前1 2小时准确预报出强降雨天气,相关部门就可以有更多时间组织处于山体滑坡、泥石流高风险区域的群众进行转移,从而有效减少因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增强灾害防御协同性
     气象部门与地质、水利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在二级应急响应下更加紧密。气象部门提供气象数据和预报信息,地质部门根据气象信息结合地质状况评估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风险,水利部门依据降水预报等做好河流洪水的防范工作。这种跨部门的协同防御机制能够全面提升地震次生灾害的整体防御能力。
3. 服务受灾群众
   改善群众生活保障
     气象信息对于受灾群众的生活保障至关重要。例如,准确的气温预报可以让救援部门为受灾群众提供合适的保暖或防暑物资。在高温天气下,及时为受灾群众安置点提供防暑降温设备和药品;在寒冷天气下,确保有足够的保暖衣物、取暖设备等。同时,气象预报中的降水信息也有助于受灾群众做好自身居住环境的防护,如在降雨前加固简易帐篷等临时住所,防止雨水灌入。
   稳定群众心理情绪
     及时、准确的气象预报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够稳定受灾群众的心理情绪。当群众了解到即将到来的天气情况,并看到政府部门根据气象信息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时,会增强他们对救灾工作的信心和安全感。例如,在预报有强降雨天气并告知群众将采取转移安置等防范措施时,群众能够积极配合,减少恐慌情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go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奔驰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8 19:35 , Processed in 0.13416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XinWen.Mobi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