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5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m.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1-10 18: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年来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1. 交通网络日益完善
   铁路方面
     高铁建设不断推进,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开工建设。这些高铁线路建成后将进一步缩短成渝两地的时空距离,使两地间的出行更加快捷便利,有助于加强人员流动和要素的快速流通。
     铁路货运能力也得到提升,中欧班列(成渝)成为连接
新闻资讯-5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1)
中 国与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自2021年开始,成渝两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就超过了1万列,其运输货物种类丰富,涵盖了电子产品、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在促进国际贸易、推动区域对外开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路方面
     高速公路网络加密,成资渝高速等新线路通车。这不仅加强了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如成都与资阳、重庆与周边城市之间的通勤和物流运输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内的公路交通格局,促进了区域内产业协同发展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
   航空方面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等共同构建起更加密集的航空运输网络。天府国际机场的建成使成都成为国内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大大提升了成渝地区的航空运输能力。成渝地区的航空网络可以辐射国内外更多的城市,为商务出行、旅游、对外贸易等提供了更便捷的交通条件。

2. 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在电力领域,川渝电网一体化建设取得进展。双方加强了电网互联互通,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实现了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在枯水期可以将四川的火电资源输送到重庆,而在丰水期则可以将四川的水电资源送往重庆,提高了区域内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能源成本。

二、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构建
1. 制造业协同发展
   汽车产业
     成渝地区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都和重庆两地企业在电池技术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配套等方面开展合作。长安汽车等重庆车企与成都的相关企业在动力电池、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方面进行联合攻关和产业配套,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了成渝地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
     两地在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链分工协作不断深化。重庆的笔电产业在全球具有重要地位,而成都在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研发等方面有一定优势。两地企业在芯片制造、封装测试、电子产品组装以及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创新等方面加强合作,推动了电子信息产业向高端化迈进,提升了成渝地区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2. 现代服务业合作拓展
   金融合作
     川渝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不断加深。在金融监管协同方面,两地建立了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在金融业务合作上,开展了跨区域的信贷投放、金融产品创新等工作。例如,两地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了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专项贷款产品,为区域内的重大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物流合作
     共同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两地整合物流资源,打造了一批区域性物流枢纽。重庆果园港和成都青白江国际铁路港加强联动,实现了铁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通过“铁水联运”等模式,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进一步提升了成渝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物流枢纽地位。

三、科技创新协同共进
1. 创新平台共建共享
   西部科学城建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协同的重要载体。成都科学城和重庆科学城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重大科研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例如,两地共同打造的超算中心,在高性能计算资源共享方面进行探索,为区域内的科研机构、企业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在气象预报、生物医学研究、航空航天模拟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两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成都高校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重庆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如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进行协同攻关,共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促进了科技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
2. 创新政策协同对接
   川渝两地在科技创新政策方面进行了协同对接。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上,两地统一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标准和流程,简化了相关手续,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例如,对两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给予同等的税收优惠、资金奖励等政策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了科技成果在成渝地区的快速落地和产业化。

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1. 生态保护协同
   在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方面,川渝两地共同开展了长江、嘉陵江等流域的生态保护工作。例如,联合实施了河流生态修复工程,在河道整治、湿地保护、水源涵养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行动。在重庆的广阳岛和成都的天府新区等地,通过打造生态示范区域,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为区域内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样板。
   在森林资源保护方面,共同推进川渝森林城市群建设。通过植树造林、森林资源保护执法等方面的合作,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发挥森林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 污染联防联治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效显著。两地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时共享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数据。针对秋冬季节的雾霾天气,共同制定减排措施,如在工业污染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管控、秸秆禁烧等方面进行协同作战。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共同治理跨界河流的污染问题,通过建立联合监测、应急处理等机制,改善了跨界河流水质。

五、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1. 教育资源共享
   在高等教育方面,推动了成渝地区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的建立。例如,重庆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选修成都高校的特色课程,反之亦然,并且所获得的学分能够得到双方高校的认可。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区域内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基础教育方面,开展了教师交流培训活动。成都和重庆的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通过这种交流互动,提高了两地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了区域内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
2. 医疗合作深化
   两地医疗机构之间建立了远程医疗服务体系。通过互联网技术,成都的三甲医院可以为重庆偏远地区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服务,重庆的医疗机构也能为成都周边的患者提供类似服务。同时,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联合开展医护人员的培训项目,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为成渝地区居民提供了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3. 就业服务协同
   构建了成渝地区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整合两地的就业信息,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可以查询成渝地区范围内的就业岗位。同时,两地在就业创业政策方面进行协同,如为创业者提供统一的创业扶持政策,包括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促进了区域内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25 20:29 , Processed in 0.8482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