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学者:美国通胀仍在波动中缓慢下降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1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通胀呈现波动中缓慢下降的态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促使通胀下降的因素
1. 货币政策因素
   利率上升
     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对抗通胀。加息使得借贷成本大幅提高,例如企业的贷款成本增加,这会抑制企业的投资扩张计划。很多企业减少了大规模的项目投资,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相应减少。对于消费者而言,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利率升高,使得他们在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上变得更加谨慎。像美国房地产市场,加息后房贷利率上升,新屋开工数量有所下降,对建筑材料等相关商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从而对物价产生下行压力。
   货币供应量调整
     美联储通过缩减资产购买规模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在之前为应对经济危机而进行量化宽松政策时,大量资金流入市场,如今货币供应量增速放缓。市场上货币相对减少,资金的流动性降低,减少了对商品和服务的过度需求,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2. 供应链改善
   全球供应链修复
     在疫情初期,全球供应链遭受重创,美国也不例外。从亚洲等制造业地区到美国的运输受阻,港口拥堵,货物运输时间延长且成本大幅上升。例如,一个集装箱从中国运到美国的运费在疫情期间上涨了数倍。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港口运营效率提高,物流运输逐步恢复正常。如今,运输成本有所下降,货物能够更顺畅地进入美国市场,商品供应增加,这对物价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内生产恢复
     美国国内的一些产业生产能力逐步恢复。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之前由于芯片短缺,汽车生产大幅受限。随着芯片供应问题的缓解,汽车产量回升。更多的汽车投放市场,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汽车价格,而汽车价格在整体物价指数中占有一定权重,对降低通胀有一定贡献。
3. 需求端变化
   消费需求降温
     随着财政刺激政策的效力逐渐减弱,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发生了变化。在疫情期间,政府发放大量补贴,消费者有较多资金用于消费,推动物价上涨。而现在,补贴停止后,消费者面临高物价和高债务的双重压力,开始削减不必要的消费支出。例如,非必需消费品的销售额增长放缓,一些高端消费品的销量出现下降趋势,这使得对商品和服务的总体需求不再像之前那样旺盛,从而有助于通胀缓慢下降。

二、通胀仍存在波动的原因
1. 能源价格波动
   国际原油市场不稳定
     石油价格仍然是影响美国通胀波动的重要因素。尽管全球在努力推动清洁能源转型,但石油目前在能源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国际原油市场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如中东地区局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等)影响很大。例如,中东地区的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导致石油供应减少,油价飙升,而美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油价的波动会迅速传导到国内的汽油、柴油等能源产品价格上,进而影响交通运输成本、工业生产成本等,使整体物价水平产生波动。
   能源转型期的不确定性
     美国在向清洁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新旧能源转换的衔接问题。新能源的供应稳定性和成本控制还存在诸多挑战。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间歇性特点,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定。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传统能源进行补充,这种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使得能源价格容易出现波动,从而影响通胀数据。
2. 劳动力市场因素
   工资 物价螺旋风险
     美国劳动力市场目前存在工资上涨压力。尽管通胀有所下降,但劳动力短缺现象仍然存在于一些行业。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员工,不得不提高工资水平。例如,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员工的工资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工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企业可能会将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通过提高商品或服务价格来维持利润水平,这就存在引发工资 物价螺旋上升的风险,导致通胀再次抬头或者出现波动。
   劳动力参与率波动
     劳动力参与率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且波动频繁。一些因素如育儿问题、长期新冠后遗症影响人们重返工作岗位等。当劳动力参与率突然下降时,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的状况,进一步推动工资上涨压力,反之,若劳动力参与率有所回升,工资上涨压力可能得到一定缓解,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变化使得通胀表现出波动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ogo

日产 讴歌 福特 极氪 林肯 阿尔法 保时捷 奔腾 长城 东风 哈弗 Jeep 捷途 岚图 理想 兰博基尼 名爵 马自达 玛莎拉蒂 欧拉 奇瑞 smart 沙龙 坦克 特斯拉 蔚来 沃尔沃 小鹏 雪佛兰 高合 奥迪 丰田 本田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捷达 捷豹路虎 阿斯顿·马丁 罗密欧 标致 宾利 长安 法拉利 红旗 几何 凯迪拉克 领克 劳斯莱斯 路特斯 MINI 迈凯伦 哪吒 起亚 荣威 三菱 斯巴鲁 腾势 魏牌 五菱 现代 雪铁龙 宝骏 大众 宝马 比亚迪 奔驰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17 21:52 , Processed in 0.1139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XinWen.Mobi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