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非遗"遇上春运 解锁文化新旅程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昨天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非遗”遇上春运 解锁文化新旅程》

一、引言

春运,作为中国一年一度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现象,不仅是人们归乡团聚的时刻,也逐渐成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契机。当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在春运期间与大众相遇,一场独特的文化新旅程就此开启。

二、非遗在春运交通枢纽的展示

1. 机场与高铁站的非遗展览
   在繁忙的机场候机大厅和高铁站候车室,常常能看到精心设置的非遗展示区。例如,一些地方将传统的剪纸艺术进行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也有寓意吉祥的民俗图案。过往的旅客在候机、候车的闲暇时光里,可以近距离欣赏这些作品,感受剪纸艺人剪刀下的神奇技艺。
   还有刺绣展示,绣娘们现场展示刺绣针法,那细密的丝线在绣布上穿梭,绣出色彩斑斓、美轮美奂的图案。旅客们可以看到苏绣的细腻淡雅、湘绣的色彩鲜艳等不同刺绣风格的独特魅力。
2. 列车与长途汽车上的非遗元素融入
   在列车车厢内,乘务人员可能会身着带有非遗元素的服饰,如改良后的旗袍,旗袍上绣有精美的盘扣,这种盘扣制作工艺就是非遗项目。乘务人员的着装不仅美观,还能向旅客传递非遗文化。
   长途汽车上也会通过播放非遗相关的纪录片或音频节目,如介绍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演唱特色等。旅客们在旅途中可以通过聆听越剧的婉转悠扬、京剧的大气磅礴,了解中国传统戏曲这一珍贵的非遗文化。

三、非遗与春运旅客的互动体验

1. 手工技艺体验活动
   在春运期间的一些大型交通枢纽,会举办非遗手工技艺体验活动。比如,泥人制作体验。艺人会向旅客们传授泥人捏制的基本技巧,旅客们可以亲手将一团团泥巴捏成自己喜爱的形象,如可爱的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这种亲身体验让旅客们深入了解泥人制作这一传统技艺的乐趣,感受到非遗就在自己手中诞生的奇妙感觉。
   还有风筝制作体验活动。旅客们在专业艺人的指导下,绑扎骨架、糊纸、绘制图案,制作属于自己的风筝。这些亲手制作的风筝既可以作为旅途的纪念品,又能让旅客们记住风筝制作这一非遗项目的魅力。
2. 非遗美食的品尝与传承
   在春运的旅途中,许多地方特色的非遗美食成为旅客们舌尖上的难忘记忆。例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它的制作工艺复杂,从馅料的调配到包子的包制、蒸制都有严格的要求。旅客们在车站或者列车上品尝到正宗的狗不理包子时,也是在体验这一美食背后的非遗文化。
   又如云南的过桥米线,丰富的配料、独特的汤料熬制方法都是其成为非遗美食的重要因素。旅客们在品尝的过程中,能了解到过桥米线所蕴含的地方文化和传统烹饪技艺。

四、非遗借助春运实现文化传播的意义

1. 拓宽非遗传承的受众群体
   春运期间,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汇聚在一起。非遗在这个特殊时期的展示和互动,让原本可能对非遗了解甚少的人群有机会接触到非遗。这些旅客来自不同的年龄、地域和文化背景,非遗的传播突破了地域和传统受众群体的限制,使更多的人成为非遗潜在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2. 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当非遗在春运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时,不同地区的非遗文化相互碰撞。例如,南方的竹编工艺和北方的糖画艺术可能会同时出现在一个交通枢纽的展示区。旅客们可以在欣赏和体验的过程中,比较不同地区非遗文化的异同,促进南北文化、东西文化等的交流与融合。这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有助于丰富非遗文化的内涵,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发展。
3. 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
   在春运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归心似箭,而非遗文化所蕴含的浓厚民族情感和文化底蕴,能够在旅途中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当旅客们看到熟悉的民间艺术、品尝到家乡的非遗美食时,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从而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五、结论

“非遗”遇上春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通过在春运期间的展示、互动体验等活动,非遗文化得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拓宽了传承群体,促进了文化交流融合,提升了民族文化认同感。这一独特的文化新旅程不仅丰富了旅客们的春运之旅,也为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21 04:58 , Processed in 0.1253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XinWen.Mobi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