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事关10家险企 自残骗保重出江湖 招数缘何层出不穷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m.xinwen.mobi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自残骗保现象相关的一些情况分析:

一、事件背景及现象概述
1. 涉及险企数量
   当涉及10家险企出现自残骗保情况时,说明这一现象并非个别事件,而是在保险行业的一定范围内存在共性问题。这可能反映出保险市场在某些环节存在监管漏洞或者行业生态面临挑战。
2. 自残骗保行为的特征
   行为的隐蔽性
     自残骗保者往往会试图制造意外受伤的假象。例如,故意在看似正常活动场景下造成伤害,像在日常行走的楼梯上伪造摔倒受伤的情况,选择没有监控或者人员稀少的地方实施,使得保险公司难以直接判断受伤的真实原因。
   伤害的可控性(部分情况)
     一些自残者会尽量选择造成伤害较轻但又能达到骗保赔偿标准的方式。比如,用刀具轻微划伤自己的肢体,避免危及生命但又能以受伤为由向保险公司索赔医疗费用等相关保险金。

二、自残骗保招数层出不穷的原因

# (一)主观因素
1. 经济利益的诱惑
   保险赔付金额的吸引力
     对于一些经济状况不佳或者贪图不义之财的人来说,保险赔付金是一个很大的诱惑。例如,某些意外险的赔付金额可能是投保人缴纳保费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如果通过自残的方式能够骗取保险金,他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低成本、高回报”的手段。
   弥补财务缺口的错误企图
     部分人可能面临债务压力,如赌博欠款、高额消费贷款等。他们希望通过自残骗保来获取一笔资金以偿还债务,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例如,一些陷入网络赌博陷阱的人,为了还清巨额赌债,不惜采取自残骗保这种违法手段。
2. 侥幸心理作祟
   对保险调查手段的低估
     许多自残骗保者认为保险公司难以核实其受伤的真正原因。他们觉得只要编造的受伤理由看似合理,就能够蒙混过关。例如,自认为在偏远地区受伤,没有目击证人,保险公司就无法发现是自残行为。
   对法律惩处风险的忽视
     在一些案例中,骗保者没有充分认识到自残骗保行为的法律后果。他们觉得即使被发现,可能也只是退还保险金或者受到较轻的处罚,而实际上,自残骗保属于保险诈骗行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 (二)客观因素
1. 保险产品设计与审核漏洞
   条款模糊性
     部分保险产品条款在对意外伤害的定义上不够清晰准确。例如,对于“意外”的界定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表述,这就给骗保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利用条款中的漏洞,将自残行为伪装成符合“意外”定义的情况来骗取保险金。
   核保环节的局限性
     在核保过程中,保险公司可能无法全面准确地评估投保人的风险状况。对于一些有骗保意图的投保人,他们可能在投保时隐瞒自己的不良意图或者提供虚假信息,而保险公司的核保手段有限,难以完全识别。例如,投保人隐瞒自己的财务困境或者心理问题等可能导致骗保行为的因素。
2. 医疗信息管理与共享不足
   医院信息孤岛现象
     不同医院之间的信息系统往往没有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骗保者可能在不同医院之间进行操作,在一家医院自残受伤后获取相关医疗诊断证明,然后再到另一家保险公司索赔。由于医院之间信息不共享,保险公司很难全面获取骗保者的就医历史和真实情况。
   医疗信息真实性审核困难
     保险公司在核实医疗费用和受伤情况时,往往依赖医院提供的诊断证明和病历等资料。然而,部分医疗机构在管理上存在漏洞,可能存在个别医生违规开具虚假诊断证明的情况,这也助长了自残骗保行为的发生。
3. 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缺乏公众举报意识与机制
     在社会层面,公众对于自残骗保行为的关注度和举报意识较低。一方面,普通民众可能不了解自残骗保行为的危害和识别方法;另一方面,缺乏便捷、有效的举报机制,即使有人怀疑骗保行为,也不知道如何向保险公司或者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社区与家庭监督缺失
     在一些情况下,社区对居民的日常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家庭内部也可能存在对成员异常行为发现不及时或者纵容的情况。例如,有的家庭成员知道亲人有自残骗保的意图但没有进行阻止,这也使得骗保者更容易实施其骗保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24 09:50 , Processed in 0.28465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