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世界最大人工林,中国塞罕坝是如何做到的?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4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塞罕坝能成为世界最大人工林,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做到的:

一、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 早期开拓者的努力
   20世纪60年代初,塞罕坝的创业者们响应国家号召,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荒原上开始造林。当时的塞罕坝,“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3℃,最低气温超43℃,年均积雪7个月,这些开拓者们住马棚、窝棚,吃莜面、喝雪水,在艰苦的条件下,靠着坚定的信念,开始了植树造林的伟大征程。
2. 持续数代人的坚守
   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在这里默默坚守,从1962年建场至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奋斗,林场职工们始终将造林绿化作为首要任务。第一代塞罕坝人战天斗地,种下了一棵棵树苗;第二代塞罕坝人继承先辈遗志,巩固和扩大造林成果;第三代塞罕坝人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创新造林和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林场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科学的造林育林技术
1. 树种选择与培育
   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塞罕坝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了樟子松、落叶松和云杉等适应高寒地区生长的针叶树种。这些树种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的特点。例如,樟子松对土壤适应性强,在沙质土壤和贫瘠山地都能较好生长,而且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
   种苗培育技术:建立了现代化的种苗培育基地,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在育苗过程中,注重土壤改良、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例如,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为种苗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合理控制浇水频率和量,避免种苗因积水或干旱而受损;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确保种苗健康成长。
2. 造林技术创新
   困难立地造林技术:针对塞罕坝的石质山地、沙地等困难立地条件,研发了一系列造林技术。例如,在石质山地造林时,采用客土造林法,即从别处运来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壤,填入树坑中,为树木生长创造条件;在沙地造林中,运用沙障固沙造林技术,先设置草方格沙障,降低风速,固定流沙,然后在沙障内植树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
   造林季节和方式选择:经过长期实践,确定了最佳造林季节和造林方式。春季是主要的造林季节,此时土壤解冻,水分条件相对较好,有利于树苗成活。在造林方式上,采用人工造林与机械造林相结合的方式。在地势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的区域,利用机械进行整地、植树等作业,提高造林效率;在地形复杂、机械难以到达的区域,则依靠人工造林,确保造林工作全面覆盖。
3. 森林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加强对幼林的抚育管理,包括除草、松土、补植等工作。在幼林生长初期,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杂草与幼树争夺养分和水分;定期松土,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促进幼树根系生长。对于造林成活率未达标的区域,及时进行补植,保证造林密度和质量。
   成林抚育:对成林进行科学的抚育间伐,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树木生长。根据不同林分的生长状况和培育目标,合理确定间伐强度和间伐方式。间伐可以改善林内光照、通风等条件,提高木材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三、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
1. 森林防火
   防火体系建设:建立了完善的森林防火体系,包括瞭望塔、防火隔离带、扑火队伍等。在塞罕坝林场内,建设了多座瞭望塔,形成了密集的瞭望监测网络,能够及时发现火情;开辟了大量的防火隔离带,阻止火势蔓延;组建了专业的扑火队伍,配备了先进的扑火设备,提高火灾扑救能力。
   火源管理: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控制人为火源。在重点防火期,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在林场周边村庄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防火意识;对进入林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防止火种带入林区。
2. 病虫害防治
   监测预警体系:建立了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通过设置监测点、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及时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航空监测,结合地面监测点的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地监测病虫害的发生范围、危害程度等信息。
   综合防治措施: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生物防治方面,通过释放天敌昆虫等方式控制害虫数量;物理防治包括设置诱虫灯等诱捕害虫;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减少对环境和森林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四、政策支持与多方合作
1.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在资金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塞罕坝林场的造林、抚育、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例如,为林场购置先进的造林机械、建设育苗基地、改善职工生活条件等提供资金保障。在政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林业发展的政策,如林业补贴政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等,提高了林场造林育林的积极性。
2. 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
   科研合作:塞罕坝林场积极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例如,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造林技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等项目。通过合作,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塞罕坝的林业建设实践,提高了造林育林的科技含量。
   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内部培训、选派职工到外地学习等方式,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在造林育林、森林经营管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塞罕坝林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QQ|新闻移动网手机版|新闻移动网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1-24 10:41 , Processed in 0.1716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