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里的国潮”:传承大运河文化 打造文化中国新名片》
一、引言
大运河,这条流淌千年的人工运河,犹如一条璀璨的丝带,串联起中国南北大地。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宝藏。在国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大运河文物中的文化价值,传承大运河文化,对于打造文化中国新名片具有深远意义。
二、大运河文化在文物中的体现
1. 工程建筑类文物
运河河道遗址是大运河文化最直观的体现。例如,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遗址,其河道的走向、宽度以及河岸的构筑方式等,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水利工程技术。古代工匠们通过巧妙的选址和工程设计,使运河能够实现高效的水量调节和航运功能。
运河上的桥梁、闸坝等建筑也极具文化价值。像杭州的拱宸桥,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的石拱桥,造型优美,桥身坚固。桥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石拱桥建造技术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桥上的雕刻精美细腻,有瑞兽、花卉等图案,是大运河沿线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闸坝文物如山东南旺分水枢纽工程遗址,它展示了古人在解决运河水量分配问题上的智慧,通过一系列的闸坝、斗门等设施,科学地将汶水的水量按比例分配到南北运河,确保了航运的顺畅。
2. 航运相关文物
古船是大运河航运文化的重要见证。在江苏扬州等地出土的古船,如唐代的龙舟模型,船体结构复杂,船身装饰华丽。从这些古船的构造可以看出当时大运河上船舶制造技术的发达程度,包括船板的拼接、船舵的设计以及船帆的运用等方面。
航运还离不开各种辅助工具,如船锚、缆绳等。一些保存下来的古代船锚,其形状和重量的设计都是根据运河河道特点和船舶大小而定的。这些航运文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航运技术,也体现了大运河上繁忙的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情况。
3. 民俗文化类文物
大运河沿线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在文物中也有充分体现。例如,与运河节庆相关的文物,如在扬州等地发现的与运河龙舟赛有关的器具和服饰。龙舟赛是大运河沿岸重要的民俗活动,参赛队伍的龙舟造型独特,色彩鲜艳,相关的竞渡器具如龙舟桨等制作精良。这些文物背后蕴含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
还有反映运河人家日常生活的文物,如民间的陶瓷器具、纺织品等。这些文物的图案和制作工艺往往与运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一些陶瓷器具上绘有运河风光或运河上的运输场景,纺织品的花纹可能采用了运河沿线特有的花卉图案或象征吉祥的运河元素。
三、传承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性
1. 历史价值传承
大运河见证了中国历史上众多朝代的兴衰更替,传承大运河文化就是传承中国的历史记忆。它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通过文物的保护和文化的传承,可以让后人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例如,在封建王朝时期,大运河是中央政权加强对南方地区统治的重要通道,通过运河运输物资、调遣军队等。
同时,大运河文化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轨迹。运河沿线的商业繁荣、手工业发展等都与大运河的运输功能密切相关。传承大运河文化有助于深入研究古代经济模式,如明清时期运河沿线的漕运经济,以及依托运河发展起来的商业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规律。
2. 文化多样性保护
大运河跨越了多个地域,沿线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传承大运河文化能够保护这种文化多样性。从北方的燕赵文化到南方的吴越文化,大运河像一个文化的熔炉,将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例如,在运河沿线的饮食文化中,既有北方的面食文化元素,也有南方的米食文化元素相互影响。在戏曲文化方面,北方的京剧、评剧等和南方的越剧、黄梅戏等也可能随着运河上的人员往来而相互借鉴吸收。
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在大运河沿线交流融合。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通过运河传播到其他地区,同时也吸收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这种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保护大运河文化就是保护这种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的局面。
3. 增强民族认同感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大运河文化可以激发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当人们看到大运河上那些伟大的工程建筑、精美绝伦的文物时,会对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惊叹。例如,面对南旺分水枢纽工程这样的古代水利奇迹,人们会为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而骄傲。
大运河文化中蕴含的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修建和维护大运河的过程中,无数劳动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是值得当代人传承和弘扬的。通过传承大运河文化,能够让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打造文化中国新名片的策略
1. 文物保护与开发
加强对大运河文物的保护是首要任务。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法规体系。例如,对于大运河河道遗址、古建筑等文物,要采用科学的保护方法,防止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可以打造大运河文化遗产公园。像江苏淮安的里运河文化长廊,将运河两岸的古建筑、遗址等进行整合,通过景观打造、文化展示等方式,让游客在欣赏运河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大运河文化。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大运河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和展示。例如,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对古船、古建筑等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然后制作成线上展览或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体验项目。这样既可以保护文物原件,又能让更多的人便捷地领略大运河文物的魅力。
2.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以大运河文化为主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例如,设计开发大运河文化主题的文创产品,包括文具、服饰、饰品等。可以将大运河文物中的图案元素,如古船的造型、古建筑的雕刻花纹等运用到文创产品设计中,使这些产品既具有文化内涵又富有创意。
打造大运河文化主题的影视、动漫作品。以大运河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素材,制作出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或动漫系列。例如,可以讲述大运河上漕运工人的传奇故事,或者以运河古镇为背景创作浪漫的爱情故事等。这些作品可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提升大运河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文化旅游融合
推动大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开发大运河文化旅游线路,将运河沿线的文物景点、民俗村落、特色美食等资源进行整合。例如,游客可以沿着大运河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参观通州的运河码头遗址、扬州的瘦西湖(与运河有密切关系)、苏州的古运河风光带等。在旅游过程中,还可以安排游客体验运河民俗活动,如参加当地的传统节庆、学习民间手工艺制作等,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大运河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打造中国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五、结论
大运河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宝藏,通过对大运河文物的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利用,我们能够传承大运河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国潮兴起的当下,将大运河文化打造成文化中国的新名片,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能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