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积极应对寒潮天气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
一、提前预警预报
1. 气象部门
加强监测。气象部门通过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等多种设备密切关注寒潮的发展动态,精确分析寒潮的强度、移动路径和影响范围。例如,中央气象台会发布寒潮蓝色、黄色甚至橙色预警信号,详细告知公众寒潮来袭的大致时间、降温幅度、风力大小等关键信息。
多渠道发布。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气象APP、社交媒体等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寒潮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能够覆盖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地域的人群,让人们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二、保障居民生活
1. 能源供应方面
电力部门
提前维护设备。对发电设备、输电线路进行全面巡检,重点检查线路的绝缘子、杆塔基础、变压器等关键部位,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例如,在北方一些地区,电力工人会在寒潮来临前对暴露在室外的供电设备进行加固和保暖处理,防止因冰雪积压造成设备损坏。
优化调度。根据气温变化和用电需求预测,合理安排发电计划,确保电力供应充足。在寒潮期间,增加热电联产机组的发电量,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用电,同时协调不同地区间的电力资源调配,如通过特高压输电线路将电力从资源丰富地区输送到需求较大的地区。
燃气部门
保障气源。积极与上游气源供应企业沟通协调,增加天然气储备量,确保在寒潮天气下居民生活用气不受影响。例如,城市燃气公司会提前与天然气供应商签订补充协议,加大LNG(液化天然气)的采购量,充实城市燃气储备库。
安全检查。对燃气管道、调压站、阀门等设施进行全面排查,防止因低温导致管道破裂、阀门冻裂等安全事故。加强对居民用户燃气使用安全的宣传,提醒用户注意室内通风,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 供水保障方面
管道防护。对暴露在室外的供水管道、水表等设施采取包裹保温材料等措施,如用岩棉、聚氨酯泡沫等对水管进行包裹,防止水管冻裂。在一些农村地区,供水部门还会组织人员对农户家中的水表井进行检查和填充保温材料。
应急抢修准备。组建应急抢修队伍,配备充足的抢修设备和物资,一旦发生水管破裂等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及时修复,确保居民正常用水。例如,大城市的供水公司会设立多个抢修站点,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以便快速到达故障现场。
三、农业防寒措施
1. 设施农业方面
加固温室大棚。对温室大棚的骨架进行加固,增加支撑结构,防止因大风而倒塌。例如,在华北地区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农们会用钢管、竹竿等材料对大棚的立柱、横梁进行加固,同时紧固棚膜,防止被风掀开。
调节棚内环境。通过增加覆盖物、使用加热设备等方式提高棚内温度。如在夜间覆盖双层或多层保温被,在棚内安装电暖器、热风机或铺设地热管道等设备,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同时,合理控制棚内湿度,避免因湿度过高引发病虫害。
2. 大田作物方面
田间管理。对于冬小麦等大田作物,在寒潮来临前进行灌溉,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性,提高土壤的热容量,起到一定的防冻作用。同时,在田间增施有机肥、草木灰等,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的抗寒能力。例如,在我国北方冬小麦产区,农民会在寒潮来临前浇一次“封冻水”。
作物保护。对一些不耐寒的经济作物,如柑橘、茶树等,可以采用烟熏法、覆盖法等进行防寒。在柑橘园里,果农会在果园内设置多个熏烟点,在寒潮夜间点燃熏烟材料,产生烟雾,减少地面热量散失;对于茶树,茶农会用稻草、遮阳网等覆盖茶树蓬面,保护茶树免受冻害。
四、交通出行保障
1. 公路交通方面
道路养护。提前在道路易结冰路段储备防滑沙、融雪剂等物资,对桥梁、隧道、山区弯道等重点部位进行巡查。一旦出现积雪结冰情况,及时撒布融雪剂、铺撒防滑沙,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例如,在东北地区的一些山区公路,公路养护部门会在冬季来临前将防滑沙堆放在道路两侧的储备点,以便随时取用。
交通管制。根据道路积雪结冰和能见度等情况,适时实施交通管制措施,如限制车速、封闭危险路段等。交警部门会加强路面巡逻,及时引导车辆安全行驶,对被困车辆和人员提供救援。
2. 铁路交通方面
设备维护。对铁路机车车辆、供电系统、道岔等设备进行防寒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行。例如,对铁路接触网进行除冰作业,防止冰柱影响电力供应和列车受电弓取电。
运营调整。根据寒潮天气对铁路运输的影响,合理调整列车运行计划,避免列车晚点或停运。加强对旅客的信息服务,及时告知旅客列车运行状态的变化情况,做好旅客的疏导和安置工作。
3. 航空交通方面
机场保障。机场除冰除雪队伍随时待命,对跑道、滑行道、停机坪等进行除冰除雪作业,确保飞机起降安全。例如,在北方的大型机场,配备有先进的吹雪车、除冰液喷洒车等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清除冰雪。
航班调整。航空公司根据气象条件和机场运行情况,及时调整航班计划,对可能延误或取消的航班提前通知旅客,做好旅客的改签、退票等服务工作。
五、弱势群体关怀
1. 民政部门
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进行排查摸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为他们送去保暖物资,如棉衣、棉被、取暖设备等,确保他们能够温暖过冬。例如,在一些城市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会定期走访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检查取暖设备是否安全,为他们提供生活必需品。
开放临时救助站。在寒潮天气下,为无家可归者提供临时住所、热食和保暖用品,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益。救助站还会为受助者提供医疗救助等服务,防止因寒冷引发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