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面临所谓“特朗普2.0”(假设特朗普再次执政等类似情况),中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合作与挑战:
一、合作方面
1. 多边主义维护
共同坚守多边机构
特朗普执政时期有弱化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影响力的倾向。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框架内的协作,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角色上积极互动,就全球和平与安全事务(如中东和平进程、非洲地区冲突调解等)达成更多共识并采取联合行动。
在世界贸易组织改革进程中,中欧可以携手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包容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共同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产业链和贸易秩序的冲击。
气候与环保合作
特朗普曾退出《巴黎协定》。中欧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力量,可以强化在绿色能源技术研发、碳排放交易机制建设等领域的合作。
例如,双方可以共同投资开发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如海上风力发电场、太阳能光伏电站等;还可以合作建立绿色技术转移平台,将欧洲先进的环保技术推广到中国,同时利用中国的制造业优势进行大规模生产和应用,进而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2. 经贸与投资合作
贸易关系深化
中欧双方应加快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批准和实施进程(尽管目前协定面临一些挑战)。协定一旦全面生效,将为双方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准入机会、更高水平的投资保护和更公平的竞争环境。
进一步拓展贸易领域,除了传统的制造业产品贸易,加强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比如,在金融服务领域,促进双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相互准入和业务合作;在数字贸易方面,共同探索跨境数据流动、数字产品的关税和市场准入等规则的制定。
产业链协同
在全球产业链面临调整和重塑的背景下,中欧产业链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双方可以在高端制造业(如航空航天、精密机械)、医药健康(包括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制造)等领域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合作。
例如,中国在制造业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和部分基础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优势,欧洲在高端技术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方面经验丰富,通过产业链协同,可以提高双方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共同应对全球经济竞争压力。
3. 科技与创新合作
研发合作拓展
中欧在科技研发的诸多领域有合作潜力。例如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双方可以共同投资建设大型科研设施,如粒子加速器、天文观测站等,并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享研究成果。
在前沿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加强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建立双边的科技合作基金,支持双方科研团队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创新生态共建
双方可以合作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欧洲有许多成熟的科技园区和创新孵化机制,中国在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应用方面有独特经验。
通过共建创新创业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培育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挑战应对方面
1. 外交与地缘政治挑战
外交协调机制
特朗普时期美国的外交政策带有较强的单边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在中东、东欧等地区引发地缘政治动荡。中欧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外交协调机制,定期就国际热点地区问题进行外交沟通和政策协调。
例如在东欧地区,针对北约东扩等可能引发地缘政治紧张的问题,中欧可以通过外交对话,寻求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共同立场,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地缘政治冲突。
应对地缘经济压力
特朗普可能推行的一些经济保护主义和地缘经济战略(如对特定地区的贸易制裁、经济遏制等)会影响中欧的经济利益。中欧应加强在经济外交方面的合作,共同抵制不合理的经济制裁措施。
例如,通过建立中欧联合的经济观察和预警机制,及时分析美国经济政策对中欧经济关系的影响,并共同制定应对策略,维护中欧之间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正常经济往来。
2. 贸易与技术摩擦风险
贸易摩擦防范
特朗普可能重新挑起贸易争端或实施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欧要加强在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协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双方可以建立贸易政策的定期沟通机制,提前预警和协商解决可能引发贸易争端的政策问题;同时,加强在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方面的合作,共同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
技术安全与自主可控
在技术领域,美国可能继续对中欧的科技企业进行打压。中欧应加强在技术安全标准制定方面的合作,建立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在信息技术领域,共同研发安全可靠的通信技术、数据加密技术等,减少对美国技术体系的依赖;同时,在半导体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加强自主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合作,提高应对外部技术封锁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