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积石山地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地震发生地地处积石山脉,地形复杂多变,地震波传播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容易造成地震波的聚焦和反射,进而增强地震的破坏力。
2. 积石山地震位于地壳构造活动带,地震活动频繁,构造活动活跃。这种地震形态表现为多次小震和少数强震交替出现,而且震源深度相对较浅,能量释放集中,导致地震破坏性较强。
3. 地震震源附近有大规模地下断裂,地震活动往往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积石山地震的破坏性强部分原因在于震源附近地下断裂系统的连续性和断层活动的频繁性。
积石山地震破坏性较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少数强震频繁发生:积石山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少数强震频繁发生,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大影响。
2. 人口分布密集:积石山地区聚居着大量的居民,人口密度较高,地震发生时可能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积石山地区地理条件较为恶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抗震能力较弱,容易导致建筑物、道路、桥梁等设施遭受严重破坏。
4. 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积石山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应急救援能力相对较弱,抗震减灾措施的实施和恢复重建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积石山地震的特点和其破坏性强的原因,专家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 加强地震预测预警:利用地震监测技术,加强对积石山地区地震活动的监测和预测,提高对地震灾害的预警能力,为民众提供更及时的安全防范措施。
2. 提高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加强抗震设计和建造,提高建筑物、道路、桥梁等设施的抗震能力,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3. 加强救援和恢复重建能力:提高地震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效率,加强对灾情的调查评估和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同时注重地震后灾区的恢复重建工作。
4. 加强科学普及和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地震应对能力,增强民众地震灾害风险的认识和应对意识,促进地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