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筑牢安全防线 护航农业生产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6-17 11: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筑牢安全防线 护航农业生产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从田间地头的种植养殖到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安全隐患贯穿农业生产全链条。唯有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全方位的安全防线,才能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 一、农业生产安全的核心领域与风险挑战  1. 生产环节:从土地到作物的安全守护     农业投入品安全:农药、化肥、兽药等使用不规范可能导致农产品残留超标,例如过量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板结,滥用抗生素可能引发畜禽产品药物残留问题。     农机作业安全:农业机械化率提升的同时,农机操作违规(如收割机未定期检修、驾驶员无证上岗)可能引发机械伤害事故,尤其在农忙时节风险更高。     自然灾害应对:极端天气(暴雨、干旱、寒潮)对农作物生长的威胁加剧,例如2024年某省因台风导致万亩农田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超亿元。  2. 流通与加工环节: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衔接     存储运输隐患: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可能导致果蔬在运输中霉变,肉类因温度控制不当滋生细菌。     加工安全漏洞:小作坊式加工企业若缺乏卫生管理标准,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微生物污染,或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  3. 生态与生物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耕地生态安全:重金属污染、地膜残留等问题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地膜残留造成的作物减产率达10%-15%。     动植物疫病防控: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外来物种入侵或疫病传播,若防控不及时,可能导致区域性农业损失。  # 二、筑牢农业安全防线的关键举措  1. 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压实责任链条     源头管控:建立农业投入品登记追溯制度,例如通过二维码标注农药生产批次、使用范围,实现“从工厂到农田”的全程可追溯。     过程监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定期巡查,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严惩违规使用禁限用药物行为。     末端检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机制,在批发市场、商超设立快速检测点,对蔬菜、肉类等重点品类做到“逢进必检”。  2. 科技赋能安全防控,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智慧农业应用:通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土壤墒情、病虫害预警,例如利用无人机喷施农药,既提高效率又减少人工接触风险;推广智能农机安全监控系统,实时预警操作违规行为。     生物防控技术:采用天敌昆虫、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手段替代化学农药,在柑橘种植区,利用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可使农药使用量减少40%以上。     数字追溯平台: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块链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种植过程、运输记录、检测报告等信息,增强消费信心。  3. 夯实基础设施与应急保障     农田防灾建设:加大高标准农田投入,完善灌溉排水系统,提升农田抵御旱涝灾害能力;在台风频发地区,推广抗倒伏作物品种和防风加固设施。     冷链物流升级:支持产地预冷库、冷链运输车建设,确保生鲜农产品从采摘到销售的温度控制在0-4℃,降低腐损率。     应急体系构建:建立农业灾害预警发布机制,通过短信、广播等渠道提前通知农户;完善动植物疫病应急处置预案,储备疫苗、消毒物资,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扑灭。  4. 强化主体责任与社会共治     生产主体培训: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安全用药、农机操作、防灾减灾等专题培训,每年至少组织2次实操演练。     社会监督参与:鼓励消费者、行业协会举报农业安全违法行为,设立“农业安全监督热线”,对查实案例给予奖励,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  # 三、长效发展: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  农业安全防线的筑牢,需从短期应急向长效治理升级。一方面,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细化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另一方面,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例如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资源化利用等技术,从根本上减少生态安全隐患。  正如“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业生产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唯有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住每一道安全关口,才能让农田成为丰收的沃土,让农产品成为百姓餐桌上的安心选择,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撑起坚实的“安全保护伞”。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4 08:50 , Processed in 0.0659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