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澳大利亚学者“害怕”研究中 国的原因披露:
一、政治环境因素
1. 外交政策导向
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紧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华强硬的政策姿态。在这种政治氛围下,研究中 国可能被某些势力视为不符合政府的“政治正确”。例如,一些政客渲染“中 国威胁论”,将正常的中澳经贸、文化交流等关系扭曲为带有威胁性的关系。学者如果秉持客观态度研究中 国,其成果可能与政府的这种片面外交导向不符,从而面临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
2. 舆论环境影响
澳大利亚部分媒体受政治倾向和商业利益等因素影响,经常发表一些抹黑中 国的报道。这些报道营造了一种对中 国充满偏见的舆论环境。学者在这种舆论环境下研究中 国,可能会遭受来自舆论界的无端指责。例如,一旦学者发表对中澳关系积极的、基于事实的研究成果,就可能被媒体歪曲或攻击,被贴上“亲华”等标签,从而影响其学术声誉和职业发展。
二、资金与资源限制
1. 科研资助倾向
澳大利亚的科研资助体系可能受到政治因素的干扰。如果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对中 国持怀疑和对抗态度,那么在科研资助分配上,可能会倾向于那些符合这种政治意图的项目,如所谓“中 国战略威胁”相关研究,而对真正深入、客观、全面了解中 国的研究项目(如中 国文化、社会治理创新等积极方面的研究)给予较少的资金支持。这使得一些学者难以开展深入的中 国研究项目,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对中 国的了解。
2. 学术资源获取
由于外交关系紧张,中澳之间在学术交流、数据共享等方面可能受到阻碍。例如,原本正常的双边学术研讨会、学者互访等交流活动减少,澳大利亚学者获取第一手中 国研究资料、与中 国学者进行深度合作交流的机会变少。这对于需要深入研究中 国实际情况的学者来说是很大的障碍,也会使他们对开展中 国研究产生顾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