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区域认知之气候特征的微专题内容: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要素
1. 气温
高低状况
描述某区域的平均气温高低,如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年均温在20℃以上;寒带地区终年寒冷,年均温在10℃以下等。
可以提及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例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约2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是指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的差值。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可达30℃ 40℃;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小,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一般在10℃ 15℃。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干旱地区气温日较差大,如沙漠地区白天最高气温可达50℃,夜间最低气温可降至10℃以下,日较差达40℃左右;湿润地区气温日较差相对较小。
2. 降水
降水总量
降水丰富的地区,如热带雨林气候区,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而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如热带沙漠气候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
降水季节分配
夏雨型气候,如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60% 70%;冬雨型气候,如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年雨型气候,像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较为均匀;少雨型气候,如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降水稀少。
降水变率
降水变率大的地区,降水年际变化明显,容易出现旱涝灾害。例如季风气候区,降水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相对较大;而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变率小,降水较为稳定。
二、影响气候特征的因素
1. 纬度位置
决定了太阳辐射量的多少,是影响气温高低的基本因素。低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例如赤道地区为热带气候,高纬度的北极地区为寒带气候。
2. 海陆位置
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距海近的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富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距海远的内陆地区,大陆性特征明显,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如温带大陆性气候。
3. 地形
海拔高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高山、高原地区气温低,如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温比同纬度的平原地区低得多。
地形类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而北坡是背风坡,降水较少。
山脉走向:影响气流运动,从而影响气候。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南北方向的气流有阻挡作用,如秦岭山脉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南下,使得秦岭以南地区冬季气温相对较高。
4. 洋流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欧洲西部沿岸地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高,且降水较多;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如秘鲁寒流使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5. 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影响气候。例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上升气流,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区,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季风环流也对气候有重要影响。亚洲东部受季风环流影响,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风,降水多,冬季盛行来自大陆的偏北风,降水少。
三、不同区域的气候特征实例
1. 欧洲西部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特征
气温:终年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不超过20℃。气温年较差小,一般在10℃ 15℃之间。
降水: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在700 1000毫米左右。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40°N 60°N之间,属于中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适中。
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大陆轮廓破碎,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大气环流: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富水汽。
2. 亚洲东部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气温: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年较差大,可达30℃ 40℃。
降水:夏季降水集中,降水量占全年的60% 70%,冬季降水少。年降水量在400 800毫米之间。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主要位于35°N 55°N之间,太阳高度角季节变化大。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大气环流:受季风环流影响,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
3. 非洲北部 热带沙漠气候
气候特征
气温: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也在15℃左右。
降水:年降水量稀少,一般不足200毫米,部分地区甚至数年滴雨不下。
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海陆位置:北临地中海,但受陆地影响大,海洋水汽难以深入。
洋流:加那利寒流经过,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地形:广大地区地形平坦,难以形成地形雨。
四、气候特征对区域的影响
1. 对农业的影响
作物种类和熟制
热带地区高温多雨,适合种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香蕉等,并且可以一年多熟;温带地区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温带作物,一般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寒带地区由于气温低,只能种植一些耐寒的作物,如苔藓、地衣等,农业生产规模小。
农业灾害
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例如印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强的年份降水过多,易发生洪涝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过少,易发生旱灾。
2. 对河流的影响
河流流量
降水丰富的气候区,河流流量大,如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干旱气候区河流流量小,甚至出现季节性断流,如塔里木河。
河流水文特征
气温影响河流的结冰期。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河流,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如我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热带地区河流无结冰期。降水的季节分配影响河流的汛期,夏雨型气候区河流夏季为汛期,冬雨型气候区河流冬季为汛期,年雨型气候区河流全年水量较为稳定。
3.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居住和城市分布
气候温和、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合人类居住,往往城市分布密集,如欧洲西部气候宜人,城市众多;而气候恶劣的地区,如极地地区、干旱沙漠地区人口和城市稀少。
旅游业
独特的气候景观吸引游客,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阳光沙滩成为旅游胜地;热带海滨地区气候炎热湿润,也是旅游热点地区。
通过对气候特征的系统学习,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在区域认知方面有更深入的把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