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华的一生是“赫赫而无名”的典范,以下是民众追忆他的多方面体现:
一、卓越成就的“赫赫”之处
1. 核潜艇研制的巨大贡献
技术突破
在黄旭华投身核潜艇事业之前,中国在这一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他带领团队从无到有,克服了无数技术难题。例如,核潜艇的形状设计至关重要,要满足水下航行的流体力学要求,减少阻力,提高隐蔽性。黄旭华和他的团队经过大量的理论计算和模型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中国核潜艇的水滴形设计方案。这一方案的确定,使得中国核潜艇在性能上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
当时,国外技术封锁严重,黄旭华他们无法获取核潜艇的核心技术资料。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在核潜艇的关键系统,如核动力装置、潜艇静音技术等方面实现了自主创新。在核动力装置方面,要确保核反应堆在潜艇狭小的空间内稳定、安全运行,黄旭华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解决了核反应堆的小型化、高效化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核潜艇提供了可靠的动力来源。
战略意义
核潜艇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冷战时期,这种战略威慑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中国核潜艇的出现,让其他国家在对中国的军事考量中不得不重新权衡,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2. 长期奉献与坚守
时间跨度
黄旭华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投身核潜艇事业,一直到21世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核潜艇的研制、改进和发展。这期间,他经历了新中国的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等不同的历史阶段,始终坚守在核潜艇工作岗位上。
默默耕耘
他远离家人,长期在条件艰苦的科研基地工作。在核潜艇研制初期,基地的生活设施简陋,工作环境恶劣,但他毫无怨言。他放弃了许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甚至隐姓埋名,默默为中国的核潜艇事业耕耘。他的这种长期坚守,体现了他对国家使命的高度忠诚。
二、“无名”背后的牺牲与奉献
1. 隐姓埋名的奉献
家庭牺牲
黄旭华投身核潜艇事业后,就与家人断绝了联系,隐姓埋名30年。他的家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在哪里工作。他的父母一直牵挂着他,在这30年里,他无法尽到为人子的孝道。他的妻子也独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抚养孩子、照顾老人。例如,他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少能见到父亲,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是一个模糊的形象。
社会关系的隐匿
在这30年里,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参与社会交往。他不能公开自己的工作内容,不能与朋友分享自己的成就与困惑。他仿佛从社会上“消失”了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为了国家的最高机密,牺牲了自己正常的社会生活。
2. 淡泊名利的品质
低调作风
即使在核潜艇研制成功后,黄旭华依然保持低调。他不追求个人的名誉和荣耀,没有利用自己的成就去获取物质利益或社会地位。他继续默默地在科研岗位上工作,关注着核潜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他很少在公众场合炫耀自己的功绩,总是把功劳归功于团队和国家的支持。
不为外界诱惑所动
在他的一生中,可能面临过许多外界的诱惑,比如商业利益的诱惑或者国外优厚条件的吸引,但他始终不为所动。他坚定地扎根于中国的核潜艇事业,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国家,体现出一种超越名利的高尚品质。
黄旭华“赫赫而无名”的一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奉献史,值得民众永远追忆和敬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