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地积极推动文旅业态焕新,这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政策与规划方面
1. 制定发展战略
广西各地政府根据自身资源特色制定文旅发展战略。例如,桂林市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目标,在政策上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明确了漓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的路径,加大对漓江沿岸景点的整合与升级改造力度。
2. 扶持政策出台
各地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旅企业的政策。如北海市对新创建的高等级旅游景区、星级旅游饭店给予资金奖励,同时在税收、土地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这有助于减轻文旅企业的负担,鼓励企业进行业态创新和升级改造,促进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品创新
1. 传统旅游产品升级
自然景观类
以广西德天跨国瀑布为例,景区在原有自然景观观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体验性项目。游客现在可以乘坐竹筏近距离接触瀑布,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还可以沿着新修建的观景步道,从不同角度欣赏瀑布美景,同时,景区还配套建设了文化展示中心,介绍中越边境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历史文化类
南宁的青秀山景区在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迹方面进行了创新。景区内的古寺庙经过修缮后,增加了禅文化体验活动,如禅茶品鉴、抄经等。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南宁的历史文化进行展示,例如通过3D投影在古建筑上重现古代南宁的生活场景,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2. 新兴旅游产品开发
康养旅游
巴马瑶族自治县凭借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长寿文化,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建设了一批高端康养度假酒店和疗养中心,提供包括中医理疗、营养膳食、户外运动等多种康养服务项目。同时,还开发了长寿探秘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让游客深入了解巴马长寿的奥秘,吸引了大量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游客。
研学旅游
柳州市依托当地的工业基础,开发了工业研学旅游产品。柳工集团等企业向游客开放生产线,设置专门的研学课程,让学生和游客了解机械制造的原理和过程。此外,桂林还结合其丰富的喀斯特地貌资源,开展地质研学旅游,建设了地质科普馆,组织专家和导游为研学团队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演化,提升游客对自然科学的认知。
三、旅游服务提升
1. 交通设施改善
在交通方面,广西各地不断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例如,崇左市加大了通往德天跨国瀑布景区的道路建设力度,拓宽了道路,提高了道路等级,同时增加了旅游专线巴士的班次,方便游客前往景区。南宁市加强了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开通了到北海、桂林等地的高铁旅游专列,实现了高铁与景区的无缝对接,减少了游客的旅途时间。
2. 服务质量培训
各地广泛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培训活动。桂林市针对导游人员开展了多轮专业培训,包括旅游文化知识、外语能力、服务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建立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机制,通过游客评价、明察暗访等方式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处理游客投诉,提高游客满意度。
四、营销推广创新
1. 新媒体营销
广西各地文旅部门和企业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推广。北海市通过抖音平台开展了“北海印象”短视频大赛,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本地居民参与,大量精美的短视频展示了北海的美丽海景、特色美食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提高了北海的知名度。桂林市也邀请知名旅游博主来桂林体验旅游项目,并通过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进行推广,吸引了大量粉丝关注。
2. 节庆活动营销
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文旅产品。例如,柳州的国际水上狂欢节,通过举办水上摩托艇表演、水上音乐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同时,节庆活动还融入了当地的特色美食展示和民俗文化表演,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全面体验柳州的城市魅力。
五、融合发展
1. 文旅 + 农业
在乡村地区,广西积极推动文旅与农业的融合。阳朔县的十里画廊周边村庄,发展观光农业,游客可以在游览十里画廊的同时,到周边的农田体验采摘水果、蔬菜的乐趣。当地还举办农事节庆活动,如金桔节等,游客可以品尝新鲜的金桔,购买特色农产品,同时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2. 文旅 + 体育
百色市举办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将体育赛事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结合。比赛线路穿越了百色的壮丽山脉、河流和古老村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这不仅提升了百色的国际知名度,还带动了沿线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消费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