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长期食用酸奶可降低患近端结肠癌风险的一些解释:
一、酸奶中的有益成分
1. 乳酸菌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这些乳酸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它们在肠道中定殖后,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例如一些能够产生致癌物质的细菌。
乳酸菌还可以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黏膜屏障完整能够阻止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致癌物质等对肠道上皮细胞的侵袭,减少肠道细胞发生癌变的可能性。
2. 益生菌代谢产物
酸奶中的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等。丁酸是肠道上皮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它有助于维持肠道上皮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丁酸还具有抗炎和调节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在预防结肠癌方面,它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的增殖,从而降低患癌风险。
二、对近端结肠癌的特殊影响
1. 近端结肠的生理特点
近端结肠(包括盲肠、升结肠和横结肠近端部分)的肠道环境与远端结肠有所不同。近端结肠的pH值相对较高,细菌种类和数量分布也有其特殊性。
酸奶中的乳酸菌可以适应近端结肠的环境并发挥作用。它们能够调节近端结肠内的菌群平衡,减少胆汁酸等物质在肠道内的转化为致癌物质的机会。胆汁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能转化为次级胆汁酸,其中一些次级胆汁酸具有致癌性,而乳酸菌可以通过调节菌群来影响胆汁酸的代谢途径,降低致癌性胆汁酸的产生。
2. 作用机制
长期食用酸奶有助于维持近端结肠内的健康菌群结构。健康的菌群结构能够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增强肠道局部的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细胞在肠道内可以识别和清除异常的细胞,包括可能发生癌变的细胞。酸奶中的有益成分通过调节菌群间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对近端结肠癌的发生产生预防作用。
不过,虽然有研究表明长期食用酸奶可降低患近端结肠癌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酸奶是唯一的保护因素,结肠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结果,还与遗传、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其他饮食因素等密切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