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链”遇见“产业链”会产生一系列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一、内涵
1. 创新链
创新链是围绕科技创新活动而构建的一种链式结构。它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环节。例如,在半导体领域,基础研究层面可能涉及对半导体材料物理特性的探索;应用研究则关注如何将这些特性应用于芯片制造技术中;技术开发包括开发新的芯片制造工艺,如极紫外光刻技术;成果转化就是将实验室研发的芯片技术应用到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产品之中。
2. 产业链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以智能手机产业链为例,上游包括芯片、显示屏、摄像头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是手机组装厂商;下游则涉及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环节。
二、两者相遇产生的积极影响
1. 推动产业升级
技术创新驱动
当创新链与产业链相遇时,创新链中的新技术成果会迅速注入产业链。例如,在汽车产业中,创新链上的新能源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成果进入产业链,促使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转型。新能源汽车采用电池技术替代传统燃油发动机,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则改变了汽车的驾驶模式和用户体验,使得汽车产业在产品性能、功能和环保性等方面实现升级。
提升附加值
创新带来的高端技术和独特产品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比如高端纺织业,创新链中的新材料研发成果(如具有特殊功能的纤维材料)应用到产业链后,生产出具有抗菌、保暖、透气等多种功能的高端纺织品。这些产品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市场上能够以更高的价格销售,从而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2. 提高产业竞争力
差异化竞争优势
创新链为产业链提供独特的技术和产品,有助于企业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以苹果公司为例,其创新链中的独特操作系统、芯片设计技术等融入产业链后,生产出具有高度用户粘性和独特用户体验的iPhone手机。这种差异化使得苹果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区别,从而占据高端市场的较大份额。
成本降低与效率提升
在一些产业中,创新链上的管理创新和生产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产业链的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例如,精益生产方式这一管理创新成果应用到汽车制造产业链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减少库存等方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价格优势。
3. 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上下游联动创新
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能够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在航空航天产业中,上游的材料供应商、发动机制造商等与下游的飞机组装企业和航空公司密切合作。上游企业根据下游企业对材料性能、发动机效率等方面的需求开展创新研究,下游企业则为上游企业提供实际应用场景和反馈意见,共同推动航空航天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
跨产业创新融合
不同产业链之间通过创新链的连接可以实现跨产业融合发展。例如,互联网产业的创新链与传统制造业的产业链相遇,产生了工业互联网这一新兴业态。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融入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了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创新模式,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实现两者有效结合的途径
1. 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通过制定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等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结合。例如,政府出台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将创新成果应用到产业链中;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在新兴产业领域的融合。
2.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
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创新链中承担着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的任务,企业则是产业链的主体。通过产学研合作项目,如联合实验室、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将创新链中的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到产业链中,实现两者的有效对接。
3. 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构建包括科技中介机构、技术交易市场、创新创业平台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机构可以为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牵线搭桥,提供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技术交易市场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交易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从创新链向产业链的转移;创新创业平台则为创业者和创新企业提供孵化环境,加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