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从外出务工到归雁还巢 云南会泽推进家门口就业”这一现象的多方面分析:
一、背景与原因
1. 过去外出务工的推力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会泽县过去经济相对落后,当地产业基础薄弱,缺乏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大量劳动力。例如,传统农业占比较大,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民收入有限,难以满足家庭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工业发展滞后,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足,使得众多劳动力不得不外出寻求更好的经济机会。
地理与交通限制
会泽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与外界的经济交流和自身的发展。这使得当地的产品难以高效地运输出去,外部的资源和投资也难以便捷地进入,进一步制约了本地就业岗位的创造。
2. 归雁还巢的拉力因素
家乡发展机遇增加
产业发展:近年来,会泽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壮大,形成了马铃薯、花卉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以马铃薯为例,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加工企业,延长了产业链,从单纯的种植到淀粉加工、薯片制作等,创造了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的就业岗位。
工业与园区建设:会泽县的工业园区逐步发展,吸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加工型企业入驻。例如,一些服装加工企业看中了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的优势,在园区设厂。这些企业的入驻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生产一线工人到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岗位。
政策支持与吸引
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在创业方面,提供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支持。对于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如果他们开办小微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政府会给予一定金额的创业启动资金补贴,并且在贷款方面给予低息或免息的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
在就业培训方面,政府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当地企业需求的工种,如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进行免费培训,提高返乡人员的就业竞争力。
二、归雁还巢的积极影响
1. 经济方面
促进家庭增收与消费
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减少了外出务工的生活成本(如房租、交通往返费用等),实际收入增加。以一个普通外出务工家庭为例,过去夫妻二人在外地打工,每年的房租和往返交通费用可能达到数万元,现在在家门口就业,这些费用节省下来可以用于改善家庭生活。
家庭收入的稳定增长带动了当地消费。随着收入增加,家庭在教育、医疗、住房改善、耐用消费品购买等方面的支出增多,促进了当地的消费市场繁荣,如当地房地产市场、家电销售市场等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拉动。
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
返乡人员带回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些返乡创业人员利用在外地积累的资金和学到的技术,投资开办新的企业或发展特色农业项目。例如,有的返乡人员将外地先进的花卉种植技术引入会泽,发展花卉产业,不仅丰富了当地的产业类型,还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如花卉包装、物流运输等)的发展,使地方经济更加多元化。
2. 社会方面
家庭与社会稳定
外出务工使许多家庭面临着夫妻分居、留守儿童和老人照顾困难等问题。归雁还巢后,家庭成员得以团聚,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父母能够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和关爱,减少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同时也能更好地照顾老人,使老人在生活上得到照料、精神上得到慰藉。
在社会层面,减少了因家庭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人才与文化传承
返乡人员中有不少是在外地经过多年打拼,具备一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他们的回归充实了当地的人才队伍,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例如,一些返乡的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当地发展电商产业,将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
同时,他们也传承和弘扬了本地文化。在外地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家乡文化,返乡后积极参与本地文化活动的组织和传承,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民俗文化的保护等。
三、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 面临的挑战
就业岗位质量提升
虽然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但部分岗位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例如,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还有待改善。而且,在职业晋升空间方面,一些企业缺乏完善的员工培训和晋升体系,员工难以实现从基层岗位向管理岗位或技术岗位的转型。
创业环境优化
虽然有政策支持,但在创业过程中,返乡人员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如在市场准入方面,一些行业的审批手续繁琐,涉及多个部门,办理时间长,增加了创业的时间成本。在创业资源获取方面,虽然有小额贷款等资金支持,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创业项目,资金仍然不足,而且创业场地的租赁成本相对较高,缺乏统一规划的创业园区或孵化器来降低创业成本。
2. 对策
提高就业岗位质量
政府应引导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可以通过制定最低工资标准指导线,并给予提高工资待遇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等政策。例如,对企业为员工增加的工资支出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税收减免。
推动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劳动监察,确保企业遵守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同时,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员工培训和晋升体系,政府可以提供部分培训资金补贴企业内部培训项目,并且组织企业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和员工学历提升计划。
优化创业环境
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建立一站式服务窗口,整合各部门的审批职能,提高审批效率。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创业服务大厅,工商、税务、环保等部门集中办公,一次性告知创业者所需的审批材料,缩短审批时间。
加大创业资金支持力度,除了小额担保贷款,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更多的资金选择。同时,规划建设更多的创业园区和孵化器,为创业人员提供低成本的办公场地、设备共享等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