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贞丰县推行“一张表”工作模式,实现从基层填报为“库里取数”,这一举措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一、传统基层填报的弊端
1. 工作负担重
在传统的基层数据填报工作中,各个部门都有各自的数据需求,往往会要求基层单位重复填报相同或相似的数据。例如,民政部门可能需要统计某村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用于民生保障工作,同时教育部门为了规划学校布局也可能要求基层报送类似的人口年龄分布数据。这就导致基层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收集、整理和填写这些数据,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担。
2. 数据准确性低
由于多次重复填报,容易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基层工作人员在面对大量的数据报表时,可能会因为疲劳或者疏忽而出现数据录入错误。而且不同部门对数据的格式和统计口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导致同一数据在不同报表中的准确性难以保证。例如,在统计农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时,农业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统计口径可能不完全相同,一个可能侧重于实际耕种面积,另一个可能包括了间种、套种的折算面积,这就容易造成数据的混乱。
3. 工作效率低
重复填报数据占用了基层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使得他们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际的基层治理和服务工作中。而且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转和汇总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沟通不畅、流程繁琐等原因导致数据汇总和分析的效率低下。例如,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时,需要快速统计受灾人口、房屋受损等情况,如果还按照传统的层层填报方式,就会延误救援和救灾决策的制定。
二、“库里取数”的优势
1. 减轻基层负担
整合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后,基层工作人员不再需要为各个部门重复收集和填报相同的数据。例如,在贞丰县的“一张表”模式下,人口基本信息、土地资源信息等各类数据一旦录入数据库,各部门需要相关数据时直接从库里获取,大大减少了基层人员在数据填报上的工作量,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等工作上。
2. 提高数据准确性
数据只在源头录入一次,统一存储在数据库中,减少了因多次录入而产生的错误。同时,统一的数据管理模式可以规范数据的统计口径和格式,确保各部门获取的数据是准确一致的。例如,对于全县的企业经济数据,按照统一的统计标准入库后,无论是税务部门查看税收相关数据,还是经信部门分析企业发展状况,所获取的数据都是基于同一标准,提高了数据的可信度。
3. 提升工作效率
各部门可以快速从数据库中获取所需数据,实现数据的即时共享和分析。在决策过程中,如制定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开展精准脱贫后的产业扶持等工作,相关部门能够迅速获取准确的数据依据,及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这避免了传统模式下数据层层上报、汇总、审核的冗长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因为数据共享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使得各部门在开展联合项目或跨部门工作时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数据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