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经济”是指通过创新商业模式,将新品首发活动打造成为推动城市消费升级、提升城市商业影响力的重要经济形态。中国多地竞逐“首发经济”新赛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首发经济”的意义
对城市形象的提升
提升城市知名度
举办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品首发活动,如上海的国际时装周新品发布等,能够吸引全球时尚界、媒体、消费者的目光。国际媒体对这些活动的报道会使城市在全球范围内曝光,将城市的时尚、创新形象传播到世界各地,就像巴黎因时装周而成为时尚之都的代名词一样,提升城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当一个城市不断成为各类高端品牌、创新产品的首发地时,会逐渐形成一种与时尚、高端、创新等元素紧密相连的城市品牌形象。例如上海,通过吸引众多国际一线品牌的首发活动,塑造了自己国际化大都市、全球时尚消费中心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形象又会进一步吸引更多的资源向城市聚集,形成良性循环。
对消费市场的带动
刺激消费需求
新品首发往往伴随着独特的设计、前沿的科技等卖点,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例如苹果公司新品在中国首发时,会吸引大量消费者提前关注、排队购买。这种对新品的追捧不仅会带动首发产品的销售,还会带动相关配套产品以及周边服务的消费,如手机壳、贴膜等配件的销售,以及线下门店周边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消费。
引领消费潮流
首发的产品往往代表着某一领域的最新趋势。当这些新品在城市中集中发布时,会引导当地消费者了解和接受新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例如智能家居产品的首发推广,会使消费者逐渐接受家居智能化的概念,从而推动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在当地的发展,促使更多消费者升级自己的家居设备,带动消费结构的升级。
对产业升级的促进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在首发经济的带动下,品牌商为了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品,会与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制造商以及下游的物流、销售等企业紧密合作。例如汽车新品首发,汽车制造商需要与新型材料供应商合作研发更轻质、高强度的车身材料,与电子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开发更智能的车载系统。这种跨企业、跨环节的合作会促进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吸引高端产业要素集聚
一个城市成为首发地,会吸引更多高端品牌企业、创新型企业在此设立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机构。这些企业的集聚又会吸引高端人才、先进技术、资本等产业要素的流入。例如北京,由于众多科技产品的首发以及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的入驻,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端产业的发展。
各地竞逐的具体举措
政策支持
制定专项政策
许多城市制定了专门针对“首发经济”的政策措施。例如上海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促进消费增长的实施方案》等政策,对在上海举办具有影响力的新品首发活动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场地支持等优惠政策。通过这些政策,降低企业举办首发活动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积极性。
简化审批流程
城市在举办新品首发活动时,会涉及到场地审批、活动许可等多个环节。为了吸引更多的首发活动,各地简化审批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如北京市针对商业活动审批,建立了专门的快速审批通道,减少企业在办理手续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消耗,提高办事效率,使得新品首发活动能够更加顺利、高效地开展。
打造首发平台
建设商业地标
城市积极打造具有标志性的商业综合体和特色街区作为首发平台。例如成都的太古里,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商业业态成为众多时尚品牌新品首发的理想场所。太古里融合了传统川西建筑元素与现代商业建筑理念,聚集了大量国际一线品牌,为品牌提供了展示新品的高端空间,同时也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体验新品发布的时尚氛围。
搭建线上首发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地也开始重视线上首发平台的建设。例如杭州利用其电商优势,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上开设新品首发频道。通过这些线上平台,品牌可以借助电商的大数据优势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进行新品推广和销售。线上平台还可以通过直播等形式,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了解新品特点,扩大新品的受众范围。
加强合作交流
与国际时尚之都合作
一些城市积极与国际时尚之都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时尚交流活动。例如上海与巴黎、米兰等时尚之都开展时装周合作项目,互派设计师、品牌商进行交流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的时尚理念和运营模式。这种合作有助于提升城市在国际时尚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也为本地品牌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渠道。
推动本地品牌国际化
各地在竞逐“首发经济”的过程中,注重推动本地品牌的国际化发展。例如广州积极组织本地服装、皮具等品牌参加国际时装周、国际皮具展等活动,在国际舞台上展示本地品牌的新品。同时,还为本地品牌提供国际市场拓展的政策咨询、商务对接等服务,帮助本地品牌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