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聚正能量,点亮网络文明时空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网络已深度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信息传播、社交互动与文化交流的关键平台。然而,网络空间也面临着信息过载、谣言传播、网络暴力等乱象,因此,汇聚正能量、构建文明网络空间至关重要。它不仅关乎个体的网络体验,更对社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发展意义深远。 一、网络正能量的内涵与价值 内涵:网络正能量是指借助网络传播的、能引导社会向上向善的内容,涵盖积极的价值观念、温暖的情感传递、励志的人物事迹、实用的知识分享等。例如,抗疫期间网络上涌现的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故事,传递出无私奉献与坚韧不拔的精神;脱贫攻坚成果的宣传报道,展现了国家发展的成就与人民的奋斗力量。 价值 凝聚社会共识:通过传播主流价值观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增进社会成员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减少因信息差异或观点冲突引发的对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文明素养:积极健康的网络内容能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如尊重他人、理性表达、拒绝谣言等,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激发创新活力:正能量的网络环境鼓励人们分享创意、交流思想,为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提供丰富的素材与灵感,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污染:虚假信息、低俗内容、谣言等充斥网络,误导公众认知,影响社会秩序。例如,一些自媒体为博眼球,编造虚假新闻或夸大事实,引发公众恐慌或误解;部分网络平台存在低俗直播、色情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网络暴力:匿名性使部分网民肆意发表攻击性、侮辱性言论,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道德绑架,导致受害者心理创伤,甚至引发极端事件。如明星因网络暴力不堪压力退圈、普通人因网络舆论遭受网络暴力等事件屡见不鲜。 价值扭曲: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价值观在网络上蔓延,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判断。例如,一些网络短视频过度展示奢侈生活,诱导青少年盲目攀比、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 三、汇聚网络正能量的路径 政府:加强监管与引导,完善制度建设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网络安全、网络信息传播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行为的边界与责任,加大对网络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网络正能量的传播提供制度保障。如依法惩治网络谣言制造者、网络暴力实施者等,维护网络空间的法治秩序。 加强内容建设:通过政府网站、官方媒体等平台,积极传播正能量内容,如宣传国家政策、弘扬传统文化、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等。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网络内容建设,鼓励创作优秀的网络文化产品,如正能量的网络小说、动漫、短视频等。 强化监管手段:运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与过滤,及时清理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等,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网络负面舆情,防止不良信息扩散。 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优化生态环境 完善审核机制: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审核标准与流程,严格过滤违法违规、低俗有害内容,确保平台内容的健康性与合法性。同时,对正能量内容给予推荐与扶持,提高其传播力与影响力。 创新激励机制:设立正能量内容激励计划,对传播正能量的用户给予流量扶持、荣誉奖励等,鼓励更多用户创作和分享积极向上的内容。例如,抖音的“正能量创作者计划”、微博的“正能量传播奖”等。 加强用户教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网络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用户遵守网络规则、文明上网。如在平台内开设网络文明课堂,普及网络安全知识、道德规范等,提高用户的网络素养。 网民:提升自身素养,积极参与共建 增强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行对社会的影响,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不传播虚假信息、不发表恶意言论,做文明理性的网民。 提高辨别能力: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避免被不良信息误导。 积极传播正能量:主动发现和传播身边的正能量故事,如分享好人好事、宣传社会公益活动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例如,在社交媒体上转发扶贫助农的信息、为抗疫一线人员加油点赞等。 四、展望:携手共创网络文明新未来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汇聚正能量、点亮网络文明时空需要政府、平台、网民等各方共同努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清朗、文明、充满活力的网络空间。在这里,正能量得以广泛传播,人们通过网络实现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与价值的升华,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每一份正能量点亮网络文明的星空,为建设网络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