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雪域高原上的巾帼战歌!

[XinWen.Mobi 原创复制链接分享]
xinwen.mobi 发表于 2025-5-18 19: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是关于“雪域高原上的巾帼战歌”的一些具体体现: 西藏军区某部女子战炮班艰苦训练,挑战自我:西藏军区某部女子战炮班于2015年组建,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24.5岁。在雪域高原上,她们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野外驻训时帐篷搭建任务繁重,要在天黑前完成包括挖坑、平土、修排水渠等一系列工作。此外,高原的恶劣天气也给训练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如冰雹天气下,她们为了完成任务,连雨衣都没穿就爬上车顶安装炮衣,由于气温低,冰雹落在炮衣上不能很快融化,沉重的炮衣搬运起来更加吃力,但她们没有丝毫退缩。比武夺冠,展现实力:在一次远火专业综合性练兵比武中,时任班长的樊朋利带领女兵炮手与男兵班同台竞技。在对位装填训练中,她们曾失误频发,但通过不断地努力和改进,最终在比武中实现反超,第一时间圆满完成任务,取得此次比武第一名,展现了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追求卓越,提升自我:面对装备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女子战炮班的女兵们努力学习晦涩难懂的机械知识,追着厂家的专家、师傅们刨根问底,跟着火炮技师们爬车底、查线路,在故障维修中总结经验,在实弹射击中检验成果,她们坚信“对于女子战炮班而言,只有还没学到的知识,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阳沟管护站女护林员守护生态,丈量山河:祁连山国家公园青阳沟管护站的32名女护林员,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用脚步丈量山河,以柔情守护生灵。她们在被誉为“中国湿岛”的生态秘境中,承担着保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重任,为守护这片林海雪原、珍稀动植物等付出了辛勤的努力,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谱写着新时代生态卫士的巾帼赞歌。 山东援青干部杨锦囡跨越千里,投身援建:山东省第四批援青干部杨锦囡,是54名第四批援青干部中唯一一名女同志。2019年7月,她从东海之滨的山东临沂跨越两千公里来到雪域高原青海,开展为期三年的援青工作。作为从沂蒙革命老区成长起来的女干部,她身上流淌着自强不息的红色革命基因,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援青工作中。积极履职,成效显著:在援建工作中,杨锦囡牢记初心使命,积极推动各项援建工作。她邀请临沂市住建局局长到海晏县开展专题讲座,普及新型城镇化知识;协调临沂市住建局为海晏县住建局培养管理人才;牵头撰写《海晏县城投公司组建方案》等,为海晏城投公司的成立打下基础;还协调后方资源为海晏县编制地形图,填补了海晏县高精度地形图的空白。此外,她还积极推动海晏县的特色产业发展,如引入光伏项目、草莓种植大棚项目等,帮助当地百姓拓宽收入渠道。 山南市隆子县巡边女队员克服困难,坚守巡边:在山南市隆子县加玉乡、准巴乡等广阔的边境线上,有益西拉姆等7名女队员加入巡边骑行队。益西拉姆面对爱人的强烈反对,依然坚定地选择加入巡边队伍。她刚开始不会骑摩托车,为了不成为大家的累赘,她与老公商量购买摩托车,并利用空闲时间勤加练习,经过无数次摔倒,终于学会了驾驶,能够独立完成巡边任务。巾帼不让须眉,彰显担当:这些巡边女队员和男队员一样,爬高山、趟河流、过悬崖,往返于艰难险途,战风雪、斗严寒,以苦为乐,在雪域高原的边境线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回复

举报

QQ|手机版|标签|新闻移动网xml|新闻移动网txt|全球新闻资讯汇聚于 - 新闻移动网 ( 粤ICP备2024355322号-1|粤公网安备44090202001230号 )

GMT+8, 2025-7-18 09:42 , Processed in 0.0538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消息来源网络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